截至2016年12月初,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近18000家。其中,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經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銀行和基金服務機構一起成為協會會員。目前,協會會員達到2500家。再有10天,新修訂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費收繳辦法(修訂草案)》(簡稱“草案”)將實施。業內人士認為,協會的會員結構已從成立時以簡單的公募和托管銀行為主,走向多元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從明年開始將逐步全面入會,協會會員數量將大幅度增加。為了體現會員結構的重大調整,協會對會費標準進行適度調整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建設現代化的行業協會,助力行業協會維護行業秩序。 繳費標準整體下調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表示,新修訂的會費收繳標準實際上降低了機構負擔。例如普通會員的入會費為2萬元,以前是10萬元;觀察會員的入會費則由2萬元降低為1萬元。聯席會員的會費下限由10萬元調整至2萬元。不過,考慮到基金銷售機構在基金行業的重要性,基金銷售機構的會費標準上限由10萬元調整為20萬元。 據悉,目前會員形式包括觀察會員、普通會員、聯席會員和特別會員。普通會員主要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銀行。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入協會應當首先成為觀察會員。私募基金管理人要想成為普通會員,必須成為觀察會員滿一年、已備案的資產總規模在20億以上或者已備案的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在3億元以上。聯席會員則主要包括基金銷售等基金服務機構;特別會員則包括交易所等與基金行業基礎設施相關的服務機構等。 北京某知名公募人士認為,調整會費標準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早先會員以公募基金和基金托管銀行為主。但是目前會員數量急劇增加,會員類型和結構也多元化,有必要對會員繳費標準進行適度調整。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6年12月初,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近18000家。會員超過2500家,包括普通會員610家,聯席會員231家,觀察會員1590家,特別會員98家,不是協會會員但是在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15000家。 “建立公開透明的會費收繳制度是建設現代化行業協會的重要舉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有關人士表示,“協會是法定的行業自律組織。在法定職責之外,協會不經營商業活動,在會費之外,協會沒有商業性收入。會員繳納會費是行使權利的前提,是參與協會治理的保障。” 據悉,為了有效應對現實變化,保障財務安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還設立了“止盈”和“止損”機制。對于上年度收支結余超過本年度預算支出一倍以上時,可以對經營虧損或者所有的會員減免年會費,而當收不抵支時,可由特別會員認繳特別會費。 2016年底剛成為觀察會員的上海嘉侑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表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會員分類具有前瞻性眼光。從2017年開始下調普通會員和觀察會員入會費,并下調聯席會員的會費下限,更進一步減輕潛在會員的財務壓力,以此促進更多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銷售機構等加入到基金業協會這個大家庭。通過人人繳納會費,可以凝聚行業的核心利益,不斷強化行業的規范與自律,維護會員的品牌與行業的形象,增加行業的社會公信力。不僅能讓行業獲得自然投資人、機構投資者的信任,也能獲得保險基金、社?;鸬乳L期投資風格的機構投資者的信任。 有力遏制資管亂象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目前其自律管理下的資管業務已經占全社會資產管理總量的半壁江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介紹,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完善行業自律機制,規范行業公信力,有力遏制了資管亂象,維護了行業秩序。例如,在私募方面:在開放登記備案初期,大量私募機構盲目登記,很多沒有展業意愿,也不具備正常運營基本條件。這些機構占比一度超過登記機構總數的2/3。部分從事民間借貸、P2P、眾籌等與私募基金業務存在利益沖突的業務,或公開推介、承諾保本保收益、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或是非法集資等。為了遏制這些現象,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自2016年2月5日起,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并注銷了1.1萬家未展業私募機構的登記,通過“扶優限劣”優化行業發展環境。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600余家普通會員中,風險控制能力和投資管理水平普遍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品牌形象和市場號召力均在行業前列,有效引領行業長期發展。上述人士認為,這也說明,全面推進有社會公信的現代資產管理行業建設,提升行業自律文化,貫徹落實《基金法》,必須首先打造一個現代化的行業協會。這既是國際經驗,更是基金行業基業長青的必由之路。記者曹乘瑜 |
相關閱讀:
- [ 12-07]國新國同投資基金設立運行 一期規模700億
- [ 12-02]【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四川省首期4億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啟動
- [ 11-15]體育總局:盡快完成國家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設立運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