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不應為友邦發動戰爭 核心提示:在美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對外政策目標中,“保衛盟友安全”總是排在最后。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2月15日刊登題為《美國應該為友邦開戰嗎?》一文,作者為美國凱托學會副會長克里斯托弗·普雷布爾。文章摘編如下: 我有幸參加了本周早些時候索霍論壇在紐約市成功舉辦的關于“美國是否應厲兵秣馬保護友邦,即使自己未受到直接武力威脅”的辯論會。 持贊成觀點的是受人尊重的憲法學者理查德·愛潑斯坦。而我認為美國對外政策行為的指導原則應當是國家利益,而非友誼,尤其是涉及動用武力時。我的理由是,如果采取贊成的辦法,那將導致更多戰爭,而不是減少戰爭。而且它也悖于美國建國一代及當今美國人的愿望。 表面上,贊成的立場似乎符合常識,也符合人類關于如何與同胞相處的基本信仰。總之,我們始終要幫助朋友。例如,如果有朋友遇到困難了,我們可能會借給他一點錢。我們可能幫朋友做家務或是幫他們搬家。我們甚至可能開車送他們去機場。作為個人,我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財物和時間。 俱往矣,君主王公們助友君一臂之力的時代。比如,路易十四幫助過朋友開戰,他并不特別在乎人民因其海外征戰而遭受的痛苦,他隨心所欲。 但是今天,我們實行的是截然不同的治國方略。我們的統治者不應代表朋友和遠親發動戰爭。相反,我們的領導人應服務于選舉他們登上高官職位的公民的利益。 實際上,為了防止他們受友誼或親情誘使,我們建立了限制其權力的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形成文字的憲法。尤其是,《美國憲法》建立在各州與人民賦予聯邦政府的一系列具體的權力原則之上。在憲法里,我們能夠找到很多具體的權力規定。但是,要想找到任何關于美國政府幫助友邦的規定,那一定是枉然。 然而,今天的美國卻在代表一大批外國發動戰爭,或是準備發動戰爭。這份清單包括諸如韓國、日本和土耳其這樣的正式簽約國以及一些非正式簽約國。20世紀80年代,沙特阿拉伯提供戰爭經費,把蘇聯從阿富汗趕了出去。現在我們又在也門幫助沙特人。 然而,謹慎哪兒去了?何為限制因素?美國人愿意為此不惜一切冒險嗎?他們愿意奉獻成千上萬的軍隊去幫助友邦防御國內外敵人嗎?很多共和黨人認為貝拉克·奧巴馬2011年從伊拉克撤軍是錯誤的,言外之意是無論伊拉克人民意欲如何,不應對美軍駐留時間人為設置期限。 要求在外國常駐美軍的呼聲也忽略了美國人民的意愿。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4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57%的美國人同意如下觀點:美國“不應過多考慮國際問題,而應更多關注我們自己國家的問題”。其他民調發現,在美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對外政策目標中,“保衛盟友安全”總是排在最后。 多年來,甚至數十年來,美國的對外政策精英忽略了公眾情緒。特朗普無情地利用了這個分歧,提出“美國優先”并承諾強行要求美國盟友支付美軍提供保護所需的費用。顯然,友誼與此無關。對特朗普來說,唯一重要的就是美國要做劃算的交易。他是否確實能夠說到做到仍有待觀察,但是此刻投票選舉他的選民們認為他會這樣做。 在特朗普準備就任之際,他或許會重溫——或首次閱讀——首任總統離任時給國家的臨別贈言。喬治·華盛頓在告別演講中解釋:“關于外國,我們遵循的偉大行為準則就是在我們拓展商業關系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少地涉及政治關系。”其他國家“必然陷入頻繁的爭執,其原因基本與我們的關切無關”,因此美國人應避開“尋常的友誼合作或仇恨沖突”。 我們遠在萬里之外,有理由也有能力奉行不同的方針。如果我們仍然是有效政府領導下的一個民族,那么我們在正義指導下本著自身的關切選擇和平或戰爭,這樣的時代已經不遠了。 過去25年,我們的某些抉擇很糟糕,最嚴重的錯誤就是我們自以為是在幫助盟友時所犯下的錯誤。我們在對外事務問題上應堅持一系列較精細的行為準則,尤其是涉及戰爭時。 |
相關閱讀:
- [ 12-21]美國各大城市加強安保嚴防圣誕假日恐襲
- [ 12-17]美國海岸警衛隊繳獲26.5噸可卡因 價值約7.15億美元
- [ 12-16]美國油氣探明儲量大幅下降
- [ 12-13]宋濤會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會長
- [ 12-13]外交部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將提名國務卿人選答問
- [ 12-13]俄黑客助力美國大選? 特朗普回應:荒謬
- [ 12-09]美國夢已逝?研究稱全美一半年輕人收入不及父母
- [ 12-09]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25.8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