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怎么知道我家剛買了一臺電視?”“這公司從哪兒打聽到我的車該買保險了?”“我就考了一次研究生,之后每年都會接到培訓班的招生電話”……不請自來的詐騙短信、推銷廣告本就令人不勝其煩,如今更讓人瞠目的是,這些“騷擾”非常精準。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上非法出售個人信息的渠道已呈現精細分類的趨勢,普通百姓被貼上標簽劃入“股民信息”、“車主名錄”、“學生家長”等,標價也因群而異。對此,北京警方表示,出售和購買個人信息屬于違法行為,將面臨刑事處罰。 被騙案例 案例1 剛購物就遇退款“假客服”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二”期間,市民李先生瘋狂過了一把購物癮。在等待收貨的過程中,他接到自稱是淘寶客服的電話。“她說因為支付寶系統升級,導致我已經點擊收貨的物品在后臺支付時出現問題,需要我按照客服要求和提示進行退款操作”。一開始,李先生被對方的這套說辭說蒙了,詢問為何付款失敗還要給他退款。客服稱是因為后臺混亂,導致商家多收貨款和買家多次付款。李先生很奇怪,自己從未收到過多扣款提示,“我雖然有些納悶,但她說要把錢退回到我的賬戶。我想著反正沒有損失,就答應了”。 李先生稱,很快客服發來一條短信,其中有一個鏈接。“我點擊鏈接后頁面顯示淘寶系統升級和退款,頁面和官網的付款頁面一模一樣”,點擊退款后,顯示出的頁面要求輸入銀行賬號、身份證號碼和驗證碼。當李先生輸完個人信息后又收到一條驗證碼。此時,客服電話又打進來,要求他輸入驗證碼后點擊確認,完成退款。“根據以往經驗,退款不需要輸入密碼的啊。”李先生稱自己當時便起了疑心,沒有立即操作,而是回撥客服電話,顯示無法接通。他立即通過淘寶官網撥打客服電話,這才發現根本沒有支付異常的情況,“真是有驚無險,差點就被騙了!” 案例2 剛按揭就遭裝修隊“轟炸” 今年10月,王先生在通州經濟開發區給兒子按揭購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誰知道剛把按揭手續辦完,他的困擾也隨之而來。 “從按揭第二天開始,就有賣沙子的、賣水泥的、安防護網的、推銷家電的打來電話或者發短信,真是輪番轟炸”。一開始,王先生還向對方耐心解釋,自家還未確定何時裝修,明年夏天再說,無奈此說并未阻止各種商家紛至沓來,此后一個月內,他每天都能接到十幾個推銷電話,“真是要瘋了,手機滴滴答答響個不停,不是電話就是短信,安穩覺都睡不好”。 王先生無奈換了手機號,可剛安靜了一個月,他在家具城注冊了一個會員后,新手機號又被泄露出去,推銷風暴又來了。“特別是一家小裝修公司的業務員,隔三差五地發給我裝修方案,還有建材讓利的短信,真是煩死了,我只能把這些人都拉進黑名單”。 最后,王先生干脆買來一個“老人機”,專門在各商家登記時用,這樣接收推銷電話的任務也就落到這部可有可無的手機上。 案例3 某網站被指大量客戶數據泄露 本月12日,網傳某網購平臺用戶的密碼、郵箱、QQ號、電話號碼、身份證等12G(多達數千萬條)的數據遭泄露,對此,購物平臺回應或源自2013年Struts 2安全漏洞問題,正緊急核實數據真偽。 此外,近日網友發現上千萬條網購個人信息竟在打包出售,兩天內的網購訂單信息可賣至每條7元以上,而十天前的數據就只能賣到每條0.3元至0.5元錢。數據包括消費者的姓名、購買商品、收件地址、手機號等詳細信息。有業內人士解釋,存在價格差異是因為十天前的訂單顧客有可能已收到快遞包裹,超過了信息詐騙的時效,導致信息附加值大打折扣。 |
相關閱讀:
- [ 12-22]男子“潛伏”多個建材QQ群 倒賣個人信息70萬條
- [ 12-21]我國4.8億網購用戶過半個人信息遭泄露
- [ 12-20]非法購買3萬余條個人信息 3名90后獲刑
- [ 12-20]電商經營者未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或將被罰50萬
- [ 12-19]侵犯個人信息別總在末端治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