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 精選信息價更高 萬條3800元 北京晨報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很多貼吧中都有人在求購消費記錄信息,并對信息內容作出具體要求,這些網貼都會得到他人的回復,稱可以提供服務。記者在網上隨機聯系了一位賣家,他報價“基本信息1萬條300元”,并稱“服務器提取一手數據,保證質量,長期合作”。 該客服稱,數據包含買家商品信息、電話、家庭地址等,“數據源于我們的后臺,不是從網站上抓取的數據,保證質量沒問題。而且時間都是三個月內的”。記者進一步提出有針對性的消費者購物信息,比如只要購買名包的客戶,對方表示這類精選的個人信息價格稍貴,1萬條3800元,“有的客戶一次拿幾萬條,我們這兒都是回頭客!” 隨后對方發來一個“樣品”表格,記者看到其中包括買家姓名、購物詳情、電話、支付寶賬號、家庭住址等信息。閑聊中,他坦承那些“回頭客”中肯定存在電信詐騙的人,“他們買走干什么,我可控制不了”。 聯系不上可退款 賣家有信心 記者還看到,一些資深賣家不僅可提供當天各大網購平臺的數據,還可以提供機票、快遞、身份證等詳細信息。有些個人信息被細分成“白領名錄”、“股民信息”、“車主名錄”、“電視購物名錄”、“高端名錄”等,甚至還有“手機高端用戶”、“銀行高管名錄”、“CEO培訓班名錄”、“北京各高檔俱樂部會員資料”、“學生家長”等。根據所出售數據的詳略之分,這些信息的價格也從一條幾毛錢到幾元錢不等。 采訪中,記者加入了一個百余人的數據銷售群,這里有數據批發商,也有普通買家,有買有賣,相當活躍。幾個資深成員常常在群中發送廣告,如“大量回收當天隔天的網購快遞數據”等。有人詢價時,賣家會謹慎要求私聊。 記者以買家身份咨詢,一位賣家稱,自家數據是從后臺拿的,“絕對真實,一般晚上拿,第二天賣,如果你從我這里拿貨打電話發現對不上,可以找我退款”。 樓盤信息也能買 別墅比樓貴 在這個QQ群中,記者詢問“誰有北京新入住樓盤的業主資料”,不一會兒就有人答話“北京今年200多個新交工樓盤所有業主資料,要不要?準確率在90%以上”。 在賣家發來的信息截圖中,列有某新樓盤10個業主資料,包括業主姓名、面積、朝向、戶型、手機號(有遮蓋)。不過對方很快將該圖撤銷,并提醒記者,“你是第一次買信息吧?行里的規矩是你把錢打到我的賬號,然后我把信息發郵件給你。我們的資料都是根據樓盤區域劃分,很有針對性,咱這叫‘點對點服務’”。 記者向其詢問價格,賣家稱根據樓盤本身價格不同,業主個人信息價格也不同。“普通住宅一般700戶至4500戶,10個樓盤800元。別墅樓盤一般150戶至至800戶,10個樓盤1200元,買的越多越優惠”。 核實信息半真假 買家多設防 按照幾個賣家發來的樣本,記者一一聯系買家,嘗試核實個人信息真偽。 信息顯示,11月24日,一位身在江蘇的龔先生曾網購,記者致電對方,電話被接起來。“請問是龔先生嗎?”“你哪位?”對方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問記者。“您是在網上買了一件大衣嗎?”“你是干嘛的?”對方再次警惕反問,不等記者回答便掛斷電話,此后不再接聽。 記者又聯系了另一位黑龍江買家楊女士。“您是不是前幾天在網上購買了一條繡花連衣裙?”“真夠缺德的,肯定有人把我的信息賣了,一天接三四個莫名其妙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楊女士的自言自語,隨后被掛斷。 在賣家提供的50個電話中,記者隨機撥打其中的10個電話,其中3個忙音,2個關機,另5個均可接通。在另一位賣家提供的30個賣家信息中,只有一個電話可以接通,其余無果,記者試圖再次詢問這名賣家,卻發現已被對方拉黑。 |
相關閱讀:
- [ 12-22]男子“潛伏”多個建材QQ群 倒賣個人信息70萬條
- [ 12-21]我國4.8億網購用戶過半個人信息遭泄露
- [ 12-20]非法購買3萬余條個人信息 3名90后獲刑
- [ 12-20]電商經營者未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或將被罰50萬
- [ 12-19]侵犯個人信息別總在末端治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