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熱、調控、降溫……”成為2016年樓市關鍵詞的背后,“你買房了嗎?”一句朋友間簡單的問候語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2016年樓市的變化。展望2017年,房地產市場將會怎么走?中央釋放的這些改革信號,將影響你的買房決定。 關鍵詞:調控 兩個月24城共計50多次樓市調控 【讀數】從今年“十一”前后,到11月底的兩個月時間里,中國24個城市進行了50余次房地產市場調控,如今,這輪調控尚沒有結束,就在12月21日,鄭州、武漢再次發布了加碼收緊購房的政策。 【分析】“鄭州、武漢此輪出臺的政策都是對原有調控政策的一次升級,體現了近期熱點二線城市積極管控房地產市場的決心?!币拙友芯吭褐菐熘行难芯靠偙O嚴躍進認為,后續還會有城市繼續加入到限購限貸的行列,或者繼續加碼。目前,石家莊、青島、長沙、重慶等城市總體上炒房需求較大,如果此類城市房價上漲節奏比較快,不排除后續出臺相應的收緊政策的可能。 資料圖。山西太原,民工在一建筑工地作業。中新社記者武俊杰 攝 關鍵詞:過熱 調控源于熱點城市房價持續上漲 【讀數】“9.30”樓市調控開啟之前,國內多數二線城市出現房價出現連續數月上漲局面。9月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中,有63城上漲。樓市“過熱”背后,“地王潮”也成今夏熱詞,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16年前9個月,百億總價地塊高達6宗、超過50億的更是高達28宗。 【分析】今年各地密集發布的限購限貸等調控措施目的就是為了給過熱的熱點城市樓市降溫。因為一線城市房價偏高,前9個月,部分投資、投機資金撤出一線城市進入二線城市,武漢、南京、杭州、廈門、鄭州、合肥等二線城市先后接棒一線城市領漲,形成蔓延趨勢。 不過,伴隨10月份各地調控的落地,樓市的快速降溫,“地王潮”也戛然而止,無錫、蘇州、南京等多地還特別出臺了土地限價舉措。截至12月14日,12月上旬的全國土地市場合計成交超過10億的26宗,超過5億的地塊56宗,溢價率超過100%的只有4宗,而超過50%的只有13宗。 關鍵詞:降溫 熱點城市樓市降溫 房價走勢明顯趨緩 【讀數】11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分別比上月減少7個和8個。與11月上半月比,11月下半月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9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 【分析】大范圍、高強度的樓市調控,有效遏制了房價上漲的勢頭。“從數據來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樓市迅速降溫,房價走勢明顯趨緩?!眹医y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稱。 在張大偉看來,因為政策收緊、本輪樓市調控導致的房價漲幅拐點已經出現。來自中原地產12月19日的最新分析稱,預計本輪調控周期起碼持續6-9個月,20個熱點城市房價將出現10%以上的下調空間。 嚴躍進認為,鑒于11月房價環比上漲較快的城市均為三線城市,且主要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大城市群中的三線城市,故這些城市需要提防返鄉置業需求釋放時,房價快速上漲的風險。 關鍵詞:改革 樓市將怎么走?中央釋放這些改革信號 【定調】12月16日正式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的定位。還明確,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分析】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表示,“要解決炒房問題首先就得穩房價,而穩房價的前提則是要增加供給?!?/p> 會議就指出,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赓U企業發展。在嚴躍進看來,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可有效滿足城市各層次住房者的租賃需求和改善城市住房結構。 “針對一、二線土地市場供應不足導致的地價、房價上漲,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解決?!敝袊缈圃撼鞘信c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建言稱,首先要加大土地供應指標,采取人地掛鉤模式;其次由于一、二線城市存量土地比較多,同樣有盤活的余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同時明確,去庫存方面,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 |
相關閱讀:
- [ 01-08]李克強開年深入改革開放前沿 釋放“強改革”信號
- [ 03-11]存款利率放開在望 釋放重大改革信號
- [ 02-27]中國信訪制度釋放改革信號:著力“源頭解決”
- [ 11-14]外媒積極評價三中全會:釋放重要改革信號
- [ 11-09]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 高層連續釋放改革信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