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住房問題自古以來是民生的重大問題,關系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保障。近年來,“房子、房價”是全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點,牽動著十幾億人的神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的住房問題,不斷采取新舉措,以讓人民安居樂業。12月21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指出:“要準確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分類調控,地方為主,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策并舉,形成長遠的制度安排,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圖為: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一、以滿足新市民 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將成為新市民,住房是他們基本生活之剛需。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B2020年)》預測,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45%左右。按2013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5.9%計算,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年均需轉戶1600多萬人。現在,按照常住人口計算,我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55%,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5億。問題是這7.5億人口中包括2.5億的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常住人口。” 滿足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是急事大事。據《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測算,按照未來五年1億人城鎮化計算,如果70%的家庭人口在城鎮購房,每年以新市民為主體的購房需求可達4.6億平方米。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城鎮化進程為房地產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目前已經有7.7億人口住在城鎮,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達到了56.1%,“十三五”末期要達到60%。然而,由于一些城市房地產業投機炒作造成高房價,使部分新市民根本無力買房,只能望房而嘆。這使絕大多數的新市民只能在城市邊緣臨時性不穩定租住,處于“半城市化或不完全城市化”的“候鳥”狀態。這一現狀,必須盡快改善,否則,不僅城鎮化的進程受阻,而且還將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是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應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采取綜合措施,首先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剛需。 二、以建立購租并舉的 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 住房需求有兩個方面,購房是一方面,租賃是另一方面,購房租房是房地產市場的兩大需求。所以,住房政策也要購租并舉。雖然目前我國住房供應總量不再短缺,但是需求卻難以平衡,高企的房價導致買不起房的城鎮常住人口一直有“無家可歸”、被邊緣化、甚至被遺棄的感覺。同時,相對于房產的產權交易市場,租賃市場是短板,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因此,購租并舉將是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點之一。 限制炒房支持自住購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產業發展本身應以民生保障為主,而非牟取利益為主,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房產業暴利、限制炒房,采取優惠政策支持市民、特別是新市民的自住購房需求。今年9月份之前,房地產市場出現較快較大的波動,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一度迅猛上漲,甚至引發一些市民恐慌。對此,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 加強理念引導,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炫的。近年來,我國房價上升太快,除了剛需大、太多優質資源過度集中熱點城市等原因外,還有市民的居住理念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一是提倡住房不要追求過大的理念。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睡覺不過一張床、吃飯不過一張桌,家里不是跑馬場,住房為何要求大?我們要倡導建小房、住小房的理念,對建大房、住大房的單位和個人都應采取相應的限制措施。我國地少人多,土地資源奇缺;即使您有錢,也沒有權利浪費大家和子孫資源的權利。二是提倡租房也是正常居住的理念。房子就是睡覺、吃飯等家庭生活的地方,租住的房子也是家。我們要改變租房不能安家的落后理念,鼓勵低收入民眾租房安家。其實,部分低收入民眾貸款買房,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巨大壓力,長此以往,對身心健康極為不利。我們要盡快補齊房地產租賃市場的短板,將住房租賃市場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這也是各國解決住房問題的成功經驗。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秘書長柴強介紹說:“這在世界各國都一樣,歐洲不少國家居民家庭租房比例都超過了30%,德國居民家庭租房比例甚至超過了50%,美國也約有1/3的居民家庭租房住。”習近平指出:“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表示,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拓展業務范圍,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開展租賃業務;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出租庫存商品住房;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與住房租賃企業合作,發展租賃地產。 三、以市場為主 滿足多層次需求 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終極目標是“讓房價穩定下來,讓高端有市場,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讓每個人的“安居夢”都得以實現。上任伊始,習近平就莊嚴宣告:“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商品房是市場化的,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有不同的住房需求,房地產市場要在國家政策范圍內,盡力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繁榮市場。要遵循市場規律,堅持市場化改革,建立規范發展的政策體系,用市場的辦法解決問題。經濟學博士徐諾金說:“我們仍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房地產制度改革的市場化方向,夯實房地產制度的市場基礎,充分相信只有運用市場的辦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房地產領域里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只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依靠市場的力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居民的住房問題。只有尊重房地產市場規律,我國的房地產業才能走向長期理性健康的發展方向。”習近平指出:“只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 四、以政府為主 提供基本保障 住房既是商品,也是民生保障品。住房社會保障品的屬性決定了政府有責任為困難群眾提供基本住房保障。要加快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設好、管理好保障性住房,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習近平指出:“總有一部分群眾由于勞動技能不適應、就業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臨住房困難,政府必須‘補好位’,為困難群眾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要建設好保障性住房。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引導社會參與;堅持加大財政投入,同時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堅持經濟、適用、環保,優化規劃布局和戶型設計,確保質量安全。習近平指出:“要完善土地政策,堅持民生優先,科學編制土地供應計劃,增加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完善財政政策,適當加大財政性資金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力度。要綜合運用政策措施,吸引企業和其他機構參與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要積極探索建立非營利機構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體制機制,形成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局面。” 要管理好保障性住房。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制定公平合理、公開透明的保障房配租政策和監管程序。習近平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要把這件好事辦好、真正使需要幫助的住房困難群眾受益,就必須加強管理,在準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規范機制,實現公共資源公平善用。要堅持公平分配,使該保障的群眾真正受益。要對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行為進行有效治理,同時要從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防范。對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的,要依法依規懲處。”“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住有所居,是人民的基本需求與渴望;我們沒有理由不予以滿足。習近平指出:“人民群眾對實現住有所居充滿期待,我們必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解決好住房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
相關閱讀:
- [ 12-27]習近平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通電話
- [ 12-26]習近平的人民觀
- [ 12-26]習近平就俄羅斯軍機墜毀事件向普京致慰問電
- [ 12-26]習近平: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
- [ 12-24]解決六大突出民生問題,聽聽習近平怎么說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