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
2016-12-27 22:13:38??來源:國務院 責任編輯:林晨 王祥楠 |
分享到:
|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7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信息通信技術變革實現新突破的發軔階段,是數字紅利充分釋放的擴展階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力量。圍繞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信息化發展,直面“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產業鏈重組,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加快信息化發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持續轉型升級的產業生態;加快信息化發展,構建統一開放的數字市場體系,滿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社會和諧穩定與文明進步;加快信息化發展,統籌網上網下兩個空間,拓展國家治理新領域,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已成為我國“十三五”時期踐行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的戰略舉措和必然選擇。 本規劃旨在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是“十三五”國家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十三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工作的行動指南。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 (一)發展成就。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和決策體系,加強統籌協調,作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開啟了信息化發展新征程。各地區、各部門扎實工作、開拓創新,我國信息化取得顯著進步和成就。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寬帶網絡建設明顯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國網民數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互聯網用戶、寬帶接入用戶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3G)覆蓋全國所有鄉鎮,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4G)商用全面鋪開,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研發步入全球領先梯隊,網絡提速降費行動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在更大范圍推廣,寬帶廣播電視和有線無線衛星融合一體化建設穩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覆蓋亞太地區。 信息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集成電路實現28納米(nm)工藝規模量產,設計水平邁向16/14nm。“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繼“天河二號”后蟬聯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榜首。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邁向10.5代線。2015年,信息產業收入規模達到17.1萬億元,智能終端、通信設備等多個領域的電子信息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的網信企業。 網絡經濟異軍突起,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1.79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一。“互聯網+”蓬勃發展,信息消費大幅增長,產業互聯網快速興起,從零售、物流等領域逐步向一二三產業全面滲透。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慕課)等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 電子政務應用進一步深化,網絡互聯、信息互通、業務協同穩步推進。統一完整的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基本形成,基礎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初步建立,電子政務服務不斷向基層政府延伸,政務公開、網上辦事和政民互動水平顯著提高,有效促進政府管理創新。 社會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網絡富民、信息惠民、服務便民深入發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取得積極成效,互聯網助推脫貧攻堅作用明顯。大中小學各級教育機構初步實現網絡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電子病歷普及率大幅提升,遠程會診系統初具規模。醫保、社保即時結算和跨區統籌取得新進展,截至2015年底,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8.84億人。 網絡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網上生態持續向好。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初步建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基本落實,網絡安全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水平明顯提升,國民網絡安全意識顯著提高。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網之道,網絡文化建設持續加強,互聯網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網絡空間日益清朗。 網信軍民融合體系初步建立,技術融合、產業融合、信息融合不斷深化。網信軍民融合頂層設計、戰略統籌和宏觀指導得到加強,實現了集中統一領導和決策,一批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落地實施。軍民融合式網信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初步實現網絡安全聯防聯控、網絡輿情軍地聯合管控,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合用步伐加快。 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網信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成功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中美互聯網論壇、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網上絲綢之路論壇、中國—新加坡互聯網論壇。數字經濟合作成為多邊、雙邊合作新亮點。一批網信企業加快走出去,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跨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年增速持續保持在30%以上。 “十二五”信息化發展基本情況
? (二)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全球信息化發展面臨的環境、條件和內涵正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增長乏力,全球貿易持續低迷,勞動人口數量增長放緩,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局部地區地緣博弈更加激烈,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不斷增加,人類社會對信息化發展的迫切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時,全球信息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信息技術創新代際周期大幅縮短,創新活力、集聚效應和應用潛能裂變式釋放,更快速度、更廣范圍、更深程度地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深度學習、區塊鏈、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術驅動網絡空間從人人互聯向萬物互聯演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將無處不在。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日益交匯融合,全球治理體系面臨深刻變革。全球經濟體普遍把加快信息技術創新、最大程度釋放數字紅利,作為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增長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深化結構性改革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引擎。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于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關鍵節點,面臨傳統要素優勢減弱和國際競爭加劇雙重壓力,面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多重挑戰,面臨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與我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歷史交匯,亟需發揮信息化覆蓋面廣、滲透性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優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從供給側看,推動信息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需求;從需求側看,推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創新數據驅動型的生產和消費模式,有利于促進消費者深度參與,不斷激發新的需求。 同時,我國信息化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主要是:技術產業生態系統不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成為最大軟肋和隱患;互聯網普及速度放緩,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針對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務供給薄弱,數字鴻溝有擴大風險;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水平不高,政務服務創新不能滿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制約數字紅利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與先進信息生產力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還不健全;網絡安全技術、產業發展滯后,網絡安全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門網絡安全風險意識淡薄,網絡空間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綜合研判,“十三五”時期是信息化引領全面創新、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成長為全球互聯網引領者的關鍵窗口期,是信息技術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搶占戰略制高點的激烈競逐期,也是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新舊動能充分釋放的協同迸發期。必須認清形勢,樹立全球視野,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憂患意識,加強統籌謀劃,著力補齊短板,主動順應和引領新一輪信息革命浪潮,務求在未來五到十年取得重大突破、重大進展和重大成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信息化發展新局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補齊核心技術短板,全面增強信息化發展能力;著力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培育發展新動能,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壯大網絡信息等新興消費,全面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期待和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需要,重點突破,推動信息技術更好服務經濟升級和民生改善;著力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主動防范和化解風險,全面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道路,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讓信息化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 (二)主要原則。 堅持以惠民為宗旨。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發揮信息化促進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以信息化提升公共治理和服務水平,促進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不利于信息化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新活力,加強法治保障,釋放數字紅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圍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重大需求,發揮信息化引領和支撐作用,做到國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蓋到哪里。 堅持全球視野發展。把握全球信息技術創新發展趨勢和前沿動態,增強我國在全球范圍配置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的能力,超前布局、加速趕超,積極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 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樹立科學的網絡安全觀,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堅持安全和發展雙輪驅動,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推動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良性互動、互為支撐、協調共進。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信息化發展水平大幅躍升,信息化能力躋身國際前列,具有國際競爭力、安全可控的信息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建立。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數字鴻溝明顯縮小,數字紅利充分釋放。信息化全面支撐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實現系統性突破。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新一代網絡技術體系、云計算技術體系、端計算技術體系和安全技術體系基本建立。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關鍵薄弱環節實現系統性突破。5G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啟動商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在全球率先取得突破,成為全球網信產業重要領導者。 信息基礎設施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寬帶中國”戰略目標全面實現,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鎮地區提供1000兆比特/秒(Mbps)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戶帶寬實現100Mbps以上靈活選擇;98%的行政村實現光纖通達,有條件的地區提供100Mbps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半數以上農村家庭用戶帶寬實現50Mbps以上靈活選擇;4G網絡覆蓋城鄉,網絡提速降費取得顯著成效。云計算數據中心和內容分發網絡實現優化布局。國際網絡布局能力顯著增強,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達到20太比特/秒(Tbps),通達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高速信息網絡基本建成,建成中國—東盟信息港、中國—阿拉伯國家等網上絲綢之路。北斗導航系統覆蓋全球。有線、無線、衛星廣播電視傳輸覆蓋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 信息經濟全面發展。信息經濟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38萬億元,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重點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網絡化協同創新體系全面形成。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實現各部門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體系基本建立,面向企業和公民的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電子政務推動公共服務更加便捷均等。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網絡扶貧成效明顯,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的貧困村。 信息化發展環境日趨優化。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基本建成,網信領域軍民深度融合邁上新臺階。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互聯網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網絡空間國際話語權大幅提升。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取得積極進展,媒體數字化建設成效明顯。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力打擊,網絡空間持續清朗。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得到全面落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得到有效防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
相關閱讀:
- [ 12-15]馬新嵐:加快福建法院信息化3.0版建設 推進審判現代化
- [ 12-14]省綜治領導責任制檢查組來融檢查政法綜治工作
- [ 12-12]廈門市舉辦專題培訓班 提升城市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
- [ 11-01]教育引入電子產品 利弊要用科學說話
- [ 08-09]【專家談】建設數字國家已成全球共識,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 [ 08-09]我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
- [ 08-06]信息化建設助力“精準扶貧”
- [ 07-27]巖溪鎮加強村級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