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
2016-12-27 22:13:38??來源:國務院 責任編輯:林晨 王祥楠 |
分享到:
|
專欄6 國家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工程 建立互聯網大數據的采集機制。制定互聯網數據管理辦法,促進政府企業良好合作,制定國家或行業大數據平臺技術標準,形成統一的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安全訪問等機制。 建設覆蓋全國、鏈接暢通的數據中心。合理規劃布局國家互聯網大數據平臺,考慮現有數據中心布局情況,選擇條件適宜的地方建設區域性數據中心,依托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匯聚政府部門、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各地區數據中心、大數據交易所、專業機構等渠道平臺的數據,構建匯聚網民、企業和政府三類數據的大數據資源中心,提高信息的及時性、全面性和準確性。 互聯網數據展示及應用。通過可視化和虛擬現實等技術,建立我國信息化、經濟運行、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綜合監管、公共衛生等實時狀況和趨勢的統一視圖,推進互聯網大數據在國家治理、社會轉型、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服務科學決策。 注重數據安全保護。實施大數據安全保障工程,加強數據資源在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和開放等環節的安全保護。推進數據加解密、脫密、備份與恢復、審計、銷毀、完整性驗證等數據安全技術研發及應用。切實加強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軍工科研生產等信息的保護,嚴厲打擊非法泄露和非法買賣數據的行為。建立跨境數據流動安全監管制度,保障國家基礎數據和敏感信息安全。出臺黨政機關和重點行業采購使用云計算服務、大數據相關規定。 (四)構筑融合創新的信息經濟體系。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在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過程中,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工業軟硬件、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制造業新基礎,建立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增強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組織實施“芯火”計劃和傳感器產業提升工程,加快傳感器、過程控制芯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研發和產業化。加快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制造執行系統、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業軟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強軟件定義和支撐制造業的基礎性作用。支持開展關鍵技術、網絡、平臺、應用環境的兼容適配、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測試驗證,推動工業軟硬件與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網絡、工業信息安全系統、智能裝備的集成應用。積極推進制造企業“雙創”以及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等服務平臺建設和服務模式創新,全面提升行業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研發應用,制定工業互聯網總體體系架構方案,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關鍵資源管理平臺和核心技術試驗驗證平臺建設,加快形成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新生態。組織實施企業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制定和應用推廣。 專欄7 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應用與推廣工程 培育一批制造企業“雙創”平臺。組織開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推動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培育眾包研發、協同制造、精益管理、遠程服務等新模式,發展面向制造環節的分享經濟,促進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匹配。 提升“雙創”服務能力。培育一批支持制造業發展的“雙創”示范基地。支持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一批面向制造業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鼓勵大型制造企業開放“雙創”平臺聚集的各類資源,發展專業咨詢、人才培訓、檢驗檢測、投融資等線上服務。 提升企業管理能力。加強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制定和應用推廣,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方式變革。依托中國兩化融合服務平臺,全面開展企業自評估、自診斷和自對標,建設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 強化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快推動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核心工業軟硬件、工業互聯網、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和平臺設施建設。支持建設信息物理系統監測驗證平臺,構建參考模型和綜合技術標準體系。組織開展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應用試點示范,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提高工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開展工業企業信息安全保障試點示范,支持系統仿真測試、評估驗證等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訪問控制、追蹤溯源、商業信息及隱私保護等核心技術產品產業化。建設國家工業信息安全保障中心,提升工業信息安全監測、評估、驗證和應急處理能力。 推進農業信息化。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市場流通、資源環境融合。推進種植、畜牧、獸醫、漁業、種子、農機、農墾、農產品加工、動植物檢驗檢疫、農村集體資產財物管理、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農村污水、農村能源,以及水利設施、水資源、節水灌溉、飲水保障等行業和領域的在線化、數據化。加快補齊農業信息化短板,全面加強農村信息化能力建設,建立空間化、智能化的新型農村統計信息綜合服務系統。著力發展精準農業、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水平,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持續增收,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的創新動力。 專欄8 農業農村信息化工程 發展智慧農業。推進智能傳感器、衛星導航、遙感、空間地理信息等技術應用,增強對農業生產環境的精準監測能力。組織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開展農作物大田種植、設施農業、畜牧水產規模養殖等領域物聯網技術應用試點。推進農機精準作業示范和北斗導航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推進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應用與推廣,促進農村和農產品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培育多元化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結合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開展農業電子商務試點示范,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應用。 推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整合構建國家涉農大數據中心和國家農業云。打造農業走出去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建設,建立農業全產業鏈信息監測分析預警系統。建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管理信息平臺,不斷擴大信息化監管追溯覆蓋面。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全面提升農業政務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提升農業信息綜合服務能力。大力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拓展“12316”的“三農”綜合信息服務。推進農村社區信息化建設,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提升農民信息化應用能力,推動城鄉信息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建立水利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服務工程,提升水利設施和水資源對農業生產及農村發展的支撐保障服務能力。開展農業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完善現代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增強農業信息化發展支撐能力。以應用為導向,推進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推進農業信息化科技創新能力跨越,構建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農業信息化科技創新體系,有效支撐農業信息化產業發展。 發展電子商務。全方位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競爭,加快電子商務模式、市場服務方式創新和科技水平提升,支持移動電商、社區電商、農村電商和跨境電商等新型電商模式發展,促進電子商務提質升級。大力推進“互聯網+流通”,加強智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探索網絡化定制、全渠道營銷、服務到戶等多種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式,推進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健全電子商務要素配套服務產業鏈,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人才和信息服務業、技術服務業、物流服務業,鼓勵發展垂直類、專業類、行業類電子商務,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強化電子商務民生服務體系建設,擴大電子商務在醫療、健康、養老、家政服務等領域的應用。 培育發展新興業態。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互聯網深度廣泛應用,帶動生產模式和組織模式變革,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產業發展形態。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眾創、眾包、眾扶和眾籌,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創新。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開展個性化定制、按需設計、眾包設計等服務,創新生產制造和經營銷售環節,提供網絡化協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業務。發展以開放、便捷、節約、綠色為特征的分享經濟。推動寬帶網絡、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三網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促進信息消費。積極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促進金融信息服務業健康發展。逐步完善數字版權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數字內容產業健康發展。推動互聯網在旅游各領域的融合與應用,培育智慧旅游、智慧休閑等創新業態。 |
相關閱讀:
- [ 12-15]馬新嵐:加快福建法院信息化3.0版建設 推進審判現代化
- [ 12-14]省綜治領導責任制檢查組來融檢查政法綜治工作
- [ 12-12]廈門市舉辦專題培訓班 提升城市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
- [ 11-01]教育引入電子產品 利弊要用科學說話
- [ 08-09]【專家談】建設數字國家已成全球共識,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 [ 08-09]我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
- [ 08-06]信息化建設助力“精準扶貧”
- [ 07-27]巖溪鎮加強村級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