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張芳曼 國務院新聞辦12月27日發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總結了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的主要進展,并提出未來五年將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步伐,力爭2030年左右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這是中國政府發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書。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白皮書首次提出航天強國發展愿景,同時對未來五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航天發展重點和方向進行系統闡述。這也是中國政府正式發布未來十年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的重點任務。據介紹,未來十年我國預計將發射約100顆衛星。 2020年左右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 白皮書對未來航天發展的重大工程都做了詳細表述。在深空探測方面,吳艷華介紹,我國今年1月份正式批準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志著中國航天深空探測將由月球邁向更深遠的宇宙。 他透露,未來的深空探測工程還將實施四次重大任務。一是2020年左右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按照一步實現繞、落、巡開展火星探測;二是實施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進行火星表面采樣返回,開展火星構造、物質成分、火星環境等科學分析與研究;三是進行一次小行星探測;四是規劃一次木星和行星的探測。 此外,我國還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技術。將在2017年底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全面實現月球探測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2018年前后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開展原位和巡視探測,以及地月L2點中繼通信;還將于2020年左右,發射“嫦娥六號”等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極區采樣返回。 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或將2030年首飛 白皮書顯示,未來五年,我國將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步伐,實施一些重大工程。吳艷華透露,我國正在啟動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的研制攻關,擬命名為“長征九號”,目前正在開展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初步計劃重型運載火箭的首飛時間是2030年左右。 吳艷華還重點介紹了另一個重大工程——列為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系統重大科技工程。建成以后,將在全球任何地點沒有通信傳輸障礙,能夠真正按照通信行業5G發展方向,做到實時的互聯互通。 此外,我國還將繼續實施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導航衛星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已有航天重大專項。其中,載人航天工程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2020年左右,完成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和運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于2020年左右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將于2020年左右完成系統建設,形成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對地觀測能力。 未來五年,我國還將加快建設空間基礎設施,構建形成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系統,促進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其中,面向大氣污染、全球氣候變化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研制發射陸地生態碳監測、大氣環境激光探測等新型衛星。 在社會關心的投入問題上,白皮書提出,健全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體系,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政府購買航天產品與服務機制。 【鏈接】 中國航天成果豐碩 白皮書顯示,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快速發展,成果豐碩。 航天科技創新成果顯著。神舟九號、十號與天宮一號,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載人航天突破掌握了關鍵技術;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中國航天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北斗二號系統全面建成,全球系統建設加快推進;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6顆衛星成功發射并投入使用;暗物質粒子探測、量子通信實驗等空間科學衛星成功發射。 進入空間能力取得跨越發展。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86次發射,成功率達97.7%;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等成功發射,運載火箭型譜進一步完善。 利用空間能力大幅提升。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正式發布,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截至目前,中國在軌衛星超過170顆。 國際合作深化拓展。截至目前,中國共與30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100余項合作協定;實現5顆衛星整星出口和在軌交付。 |
相關閱讀:
- [ 12-26]俄媒:俄航天局正研發太空清潔工清理太空垃圾
- [ 12-22]為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建功立業
- [ 12-22]中國航天十二院領導來訪廈門大學
- [ 12-20]習近平:努力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
- [ 12-19]匹克榮升中國航天戰略合作伙伴航天品質打造新裝備
- [ 12-16]楊利偉出席航天夢交流會 "航天英雄"來廈談"飛天"
- [ 12-15]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廈分享航天夢 交流報告會舉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