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保護將進入新階段 解讀《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內涵
2016-12-28 16:43:01?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周冬 |
分享到:
|
光明網 李政葳 如今,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渠道、生產生活的新空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文化繁榮的新載體、社會治理的新平臺、交流合作的新紐帶。然而,隨著信息技術深入發展,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 12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以下簡稱《戰略》)。國家網信辦發言人表示,《戰略》經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批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闡明了中國關于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場和主張,明確了戰略方針和主要任務,切實維護國家在網絡空間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發布 在這份具備指導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中,重點提及了空間安全工作的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網絡安全的五個目標、四個原則、九項戰略任務。如何全面認識這一《戰略》給網絡安全領域帶來的重大影響? 焦點一:提高產品服務的安全可控不等于“貿易保護” 《戰略》:“堅持對外開放,立足開放環境下維護網絡安全。建立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加強供應鏈安全管理,對黨政機關、重點行業采購使用的重要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開展安全審查,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防止產品服務提供者和其他組織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實施不正當競爭或損害用戶利益。” 【解讀】 不僅是《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就連最近出臺的《網絡安全法》也有同樣規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趙澤良表示,《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網絡安全法》提出的加強網絡安全工作,推廣使用安全可控產品,其目的就是要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安全和利益,“不是要搞貿易保護,更不是限制國外技術和產品進入”。 趙澤良認為,《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中強調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所以立足于開放維護網絡安全是網絡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講,《戰略》不僅立足于網絡安全管理,也立足于發展、立足于開放。 “安全可控、自主可控就是倡導產品服務提供者不能利用廣大用戶對產品服務的高度依賴而損害用戶利益,搞不正當競爭。”趙澤良還提到,建議企業把用戶利益的保護、把建立用戶對產品服務的信心放到重要位置,不但要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還要提供安全放心的產品。 焦點二:加強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戰略》:“強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國際網絡空間對話合作,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深化同各國的雙邊、多邊網絡安全對話交流和信息溝通,有效管控分歧,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組織網絡安全合作,推動互聯網地址、根域名服務器等基礎資源管理國際化。” 【解讀】 “加強網絡空間的國際合作,構建網絡空間的命運共同體,既是為建設網絡強國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也是為全球網絡發展與繁榮作出重要貢獻。”外交部網絡事務協調員龍舟說。 近年來,在統一部署下,不斷加強引導、塑造深化對話合作,積極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龍舟還舉例說,我們還主動搭建了合作與交流的平臺,每年舉辦互聯網大會,推動互聯網共享共治;積極參與多邊議程,深入參與國際網絡空間規則制定;全力辦好主場外交,在今年G20峰會期間,中國作為數字經濟議題的主席國推動通過了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這是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正式簽署的數字經濟倡議。 |
相關閱讀:
- [ 12-27]個人信息保護立法不宜過于分散
- [ 12-15]實名不能成為信息保護之敵
- [ 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 [ 11-20]個人敏感信息濫用 大數據時代信息保護遭嚴峻挑戰
- [ 11-20]《網絡安全法》筑牢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防線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