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門曝光“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
2016-12-31 11:06:38??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黃麗紅 |
分享到:
|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12月30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聯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并一一對謠言做出真相解讀。 以下為環保部門曝光的“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 謠言一:微距鏡頭中的北京霧霾? 網傳視頻用4000流明燈光微距鏡頭下顯示出的北京霧霾。視頻中,一些細小顆粒四處飄散著,看著確實有點嚇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以前從來嫌憋的口罩這次一定要戴起來,也有網友觀后評論“這樣的空氣吸進去要死人”。視頻獲得了近萬轉發。 真相:形成霧霾的霧滴、細顆粒物都是肉眼無法看到的,需要借助顯微鏡儀器。視頻所見只是灰塵而已。 謠言二:汽車尾氣比空氣干凈10倍,機動車對霧霾的貢獻并沒有那么大。 一段來自某汽車網站的視頻中,在空氣重污染天,一位戴著防毒面具的人,把空氣質量檢測儀伸到了一輛小汽車的尾氣排放管口,PM2.5讀數從接近500降到了48。得出結論:汽車尾氣比霧霾天的空氣要干凈10倍。 真相:汽車尾氣對pm2.5的大部分貢獻是間接產生的,尾氣中含有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物質,這些都是氣體,不會反映在測量pm2.5的空氣質量測試儀中。但是這些氣體既是產生PM2.5的“原材料”,同時也是“催化劑”。在北京本地污染源中,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對PM2.5的貢獻是31.1%,在非采暖季要占到40%。二次轉化生成的有機物、硝酸鹽、硫酸鹽和銨鹽,累計占PM2.5的70%。 謠言三:因為霧霾里存在硫酸銨才發布紅色預警? 12月中旬,華北黃淮等地遭遇大范圍霧霾天氣,在持續性的霧霾陰影下,一些流言也開始在網上滋生。一則在網上流傳甚廣的消息稱,“內部說這次霧霾里主要是含硫酸銨,本來不到紅色預警的程度,但因為存在硫酸銨所以才到這個級別。提醒孩子們都不要出門。家里凈化器長時間開啟。多喝水。原來倫敦有次硫酸銨超標,有好多人沒有防護而死亡。” 真相:按照《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規定,紅色預警為預測連續4天及以上出現重度污染,其中2天達到嚴重污染;或單日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500。硫酸銨不是發布紅色預警的標準。11月下旬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從倫敦霧到中國霾:硫酸鹽的持續性形成(Persistentsulfate formation from London Fog to Chinese haze)》指出,在中國,農業氮肥和工業排放產生大量氨氣污染,堿性的氨氣促進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反應過程,形成大量硫酸銨,但也中和了酸性環境,使得中國霧霾在酸堿度上呈現中性。中國霧霾的中性酸堿度盡管并不意味著中國霧霾沒有傷害,但不具有倫敦的酸性大霧那樣強烈的急性毒性。硫酸銨急性毒性不大,倫敦霧致命元兇為高濃度二氧化硫。 |
相關閱讀:
- [ 12-25]網帖“福建地震警示”屬謠言 將追責
- [ 12-21]社交網絡年度使用報告:增加了老人和子女線下聯系
- [ 12-14]王鷗工作室發聲明斥網絡謠言 將用法律進行維權
- [ 12-14]網傳車購稅申報16日截止 廈門國稅提醒稱這些是謠言
- [ 11-28]被謠言利用的“良知”還是良知嗎?
- [ 11-07]“謠言”風暴中的加多寶:原董事長的確仍未歸案
- [ 11-01]網絡謠言年輕人也"中招" 權威著名成謠言常用旗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