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月3日電 題:新西蘭和中國西部戈壁小城的“艾黎情”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1944年12月,新西蘭人路易·艾黎帶著60多個學生和27個難民工人,馬拉大車攜帶學校設備和物資,翻山越嶺來到河西走廊山丹縣,在此建學校、蓋工廠,開創了“教學 生產”的教育傳奇。 時至今日,70多年過去了,又是一年寒冬時。這個中國西部偏遠小城在路易·艾黎修建的培黎學校基礎上,正在加緊建培黎國際職業學院。中新社記者近日到訪時,學校廣場、學院樓、道路綠化已完成。師生食堂、住宿樓、運動場、游泳館正在建設中,劃今年秋季招生。 山丹縣縣長陸思東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該學院將傳承路易·艾黎“手腦并用、創造分析”的辦學理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實用性、創新性技術人才。 當年,艾黎在山丹建學校、辦工廠、設醫院、開礦山、辦農場,使河西走廊歷史上第一次有了汽車、拖拉機、電燈、電報、陶瓷和玻璃,有了洋醫生和洋教師,也有了西醫西藥和手術治療。 培黎學校還建了鍋爐,用蒸氣發電。“培校通電的那天晚上,山丹城里的老百姓都來看,電燈一亮,一輩子照油燈過來的老鄉們都傻了。”山丹縣的老人們回憶,當時許多人一晚上沒回家,守在電燈下,直到天亮了還舍不得走。 探訪這座戈壁上的小城,艾黎與何克陵園、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培黎圖書館、山丹培黎學校、艾黎大道、艾黎國際大酒店……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感念“艾黎情”,2009年,張掖山丹與新西蘭塞爾溫區結“姊妹城”。新西蘭外籍教師對山丹一中和二中進行口語培訓和專題交流。同時,在與新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共同努力下,啟動興建艾黎紀念館。 紀念館即將竣工。陸思東說,建成后,艾黎先生在1980年3月捐給山丹的20多類近4000件文物將全部展出。此前這批文物安放在1982年甘肅省政府興建的艾黎博物館,一部分存放在庫房。 艾黎先生晚年多次重返山丹看望老朋友和山丹百姓。離世后,遵其遺言,將骨灰一半灑在山丹四壩灘,一半葬在何克陵園。 “山丹人民永遠銘記他。”陸思東說,在艾黎先生的精神下,新西蘭和山丹結親,經貿往來頻繁,成為絲綢之路上最真誠的一對“老友”。 截至目前,山丹從新西蘭引進優質牧草、雜交種羊、畜產品加工設備和技術,合資建肉羊養殖及深加工基地。艾黎先生收藏文物的復制品、山丹烙畫、麥稈畫、剪紙、刺繡等紀念品,也在新西蘭街頭出現。 近期,新西蘭政府KOHA組織提供資助,在山丹開展“農村合作社發展與推廣”和“婦女兒童教育培訓”項目,期間先后建立起種植、養殖、農機服務、農產品經銷等農民專業合作社29個,助力山丹農村脫貧致富。(完) |
相關閱讀:
- [ 12-31]攝影師劃槳板捕捉新西蘭雪山如畫美景
- [ 12-28]新西蘭博主曬與兒子“換臉照” 掀“換臉”熱潮(組圖)
- [ 12-20]新西蘭海岸驚現巨型管狀物引網友無限猜想(組圖)
- [ 12-15]新西蘭美甲師發明可食用指甲引熱議(組圖)
- [ 12-14]李克強就英格利希就任新西蘭政府總理致賀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