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網12月28日報道,由中日美企業構成的三國企業聯合正力爭在土耳其獲得四個核電機組的建設訂單。東芝旗下的美國大型原子能企業西屋電氣攜手中國的國有企業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正在與土耳其政府展開談判。日本如果能利用作為自身強有力競爭對手的中國的資金在海外獲得核電站訂單的話,對日本出口核電站應采取的方式將提供參考和借鑒。 如果成功獲得土耳其訂單,該筆商業談判的規模被認為將達到2萬億日元(約合1183億元人民幣——本網注)。三國企業聯合的相關人士表示,“期待2017年內與土耳其(就核電站建設)達成協議”。力爭獲得訂單的是被稱為第三代的最新中型核反應堆。其核心是西屋電氣的新型壓水反應堆(PWR)“AP1000”。 西屋電氣總裁羅睿德針對此次計劃的職能分工解釋稱,“中國為發電業務提供資金,西屋電氣提供設備”。東芝和西屋電氣避免了出資,尋求利用中國資金來獲得核電站訂單。 報道稱,對于東芝和西屋來說,資金方面構成了較大的障礙。由于預計達到2萬億日元規模的項目費必須通過以10年為單位的長期售電收入來回收。東芝和西屋電氣認為,僅憑自身難以承擔其中風險。尤其是在政局不穩、當地貨幣容易迅速波動的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困難更多。此外,在當地尋找出資者也并非易事。 不過,中國方面擁有充裕資金,同時希望獲得日美等的核電站技術。此外,中方還希望在海外獲得訂單,盡快培育本國的核電產業。羅睿德在提及三國企業聯合時表示,“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指出在相關項目上中國和日美的利益關系是一致的。 報道認為,該計劃對于日美來說也存在風險,那就是技術向中國外流。將來,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進一步崛起的可能性正在提高。日本政府也抱有這樣的擔憂。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就與中國的合作表示,“事前完全沒有聽說”,絲毫沒有掩飾自身的困惑。 但是,東芝和西屋電氣相關人士表示,“數十年里都采用相同技術是不可能的。只要開發新技術即可”。對于日本的核電站廠商來說,擴大核電站出口是重要的課題。在難以期待日本國內新增建設核電站的背景下,為了維持技術、實現增長,出口不可或缺。 |
相關閱讀:
- [ 12-02]印尼經濟仍受中日美和歐盟影響 增長率落后于鄰國
- [ 05-21]中日美多地現日環食景觀
- [ 11-24]國際觀察:中日美要重構三國新格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