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來以世界人權衛道士自居,但其國內少數種族人權保障問題卻引發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在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領域,警察屢屢槍殺手無寸鐵的非洲裔美國人、針對少數種族的暴力執法和圈套執法、帶有種族偏見的街頭攔截檢查、陪審團成員種族構成的人為操縱等,嚴重侵犯了少數種族的生命權、人身自由權、公正審判權等基本人權。在經濟社會文化權利領域,非洲裔的失業率長期保持在白人的兩倍以上,拉美裔的失業率也比白人高出50%左右。2015年的調查顯示,白人擁有的財富是非洲裔的12倍,是拉美裔的近11倍。與巨大的種族財富鴻溝相對應,少數種族的貧困率和無家可歸率則遠高于白人。諸多事實證明,來自主流社會系統性、全面性和持續性的種族歧視,已經成為美國少數種族人權受損的根本原因。然而,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該看到,美國少數種族人權保障長期得不到改善甚至時有惡化與其所秉持的基本人權觀念息息相關。 在人權的基本構成上,美國強調以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作為人權的核心內容,卻否認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在人權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美國在簽署《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近40年后的今天依舊沒有批準這一條約,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其對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漠視態度。這種典型的西方傳統人權觀念片面理解人權的基本內涵,割裂人權體系的內在關聯。 一方面,少數種族在某種意義上正是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弱勢群體,美國人權觀念不重視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實現,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人權保障程度。大量的研究報告和新聞調查顯示,少數種族面臨著嚴峻的就業與薪酬歧視,導致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舉步維艱。美國勞工部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紐約市約有50%的非洲裔處于失業狀態,這些人失業后平均需要花上一年時間才能找到新工作。無家可歸者聯盟網站2015年統計顯示,在紐約無家可歸者收容所的受助者中,約57%是非洲裔,31%是拉美裔。《基督教郵報》2014年的報道指出,全美近60%的收容所居住者是少數種族;與美國整體人口相比,非洲裔美國人無家可歸的比例高出3倍;緊急避難所中5歲以下的非洲裔兒童是白人同類群體的29倍。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既反映出美國少數種族在經濟社會領域中的弱勢地位,也反映出美國在少數種族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保障方面的無所作為。 另一方面,美國不注重對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障,間接影響到對少數種族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保障。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不僅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實現條件。如果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比作上層建筑的話,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就好比是經濟基礎。由于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得不到切實保護,少數種族更易處于經濟貧困、社會排斥、文化邊緣的局面。弱勢的經濟社會現實使得部分少數種族呈現出高犯罪率的態勢,一些族群中甚至滋生出所謂的“貧困文化”和“犯罪文化”。而邊緣化的群體地位又使得少數種族極易被污名化,與一些負面的社會標簽和道德評判關聯在一起。這些不利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一個對少數種族極其不利的行政、執法、司法系統,并進而危及到其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保障。眾所周知,種族歧視是美國少數種族人權受損的根本原因。作為一種主流社會的意識形態,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種族歧視與公民權利政治權利領域的種族歧視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強化相互支撐的關系。可以斷言,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種族歧視和種族不平等不可避免地會逐步向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領域蔓延。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切實保障少數種族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對少數種族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有效保障。美國人權觀念中刻意強調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然而現實中少數種族的相關權利卻長期被嚴重侵犯,這一事實使得有學者發出“非洲裔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民”這樣的哀嘆。 在人權的實現路徑上,美國以個體自由的名義遵循消極的人權保障原則。這種自由主義人權實現路徑最大的弱點就是不考慮歷史與現實的差異,假設所有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平等享有基本人權。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還是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其平等實現并非是無需基礎的。對于美國這樣一個種族結構多元且復雜的國家而言,僅僅采取尊重或不干涉這種消極人權實現路徑顯然是不夠的,放任其自然發展的后果就是各種族人權保障呈現出層級狀態,從而有違人權平等性這一基本原則。美國既存在奴隸制度和種族主義的歷史遺毒,又存在種族歧視和種族差距的現實挑戰。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創造條件去消弭系統性存在的種族歧視和日益固化的種族差距,少數種族將永遠難以平等享有各項基本人權。 美國少數種族人權保障的現實亟須一種積極進取的人權實現路徑,而自由主義的消極人權保障觀念恰好與此形成抵觸。擺脫這種困局的唯一路徑在于從以自由權為中心的消極保障轉向以發展權為中心的積極保障,以消除當前影響少數種族人權實現的諸多不利因素。美國少數種族人權保障的困境有力地說明,人權的本質和核心并不僅僅局限于保障人的消極自由,同樣需要注重促進人的積極發展。沒有人的積極發展,所謂的消極自由就可能無法真正實現。然而遺憾的是,從發展權概念提出至今,美國一貫拒絕承認其為一項人權。在2014年9月人權理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有關“發展權”的決議時,美國再次成為唯一投反對票的國家。在此種人權理念的引領之下,美國忽視采取措施為少數種族提供平等的發展條件和參與機會,使得少數種族無法公平分享社會發展成果,進而陷入事實上的全面人權受損狀況。 綜上所述,美國所秉持的西方傳統主義人權觀在人權的構成、權利間的關系、人權的實現路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從而在深層次上限制了其國內少數種族人權保障問題的解決。去年是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通過30周年,這一宣言不僅將發展權確立為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而且以此為中心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人權觀。發展主義人權重視人權實現的基礎與條件,強調自由權與發展權的相互促進,主張以更積極共享的方式促進人權的實現。這些理念超越了傳統自由主義人權觀的理論局限,對于美國少數種族人權保障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作者為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郝亞明) |
相關閱讀:
- [ 03-14]種族關系惡化 威脅美國少數種族人權保障
- [ 11-02]商務部回應印度少數政客號召抵制中國貨:不得人心
- [ 06-16]透視奧蘭多槍擊事件:陰影下的少數族裔
- [ 05-07]愛爾蘭統一黨組建少數派政府 肯尼任總理
- [ 04-17]埃爾多安被指鎮壓少數族裔 德同意幫其“討公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