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衛計委:采取積極舉措最大限度減輕霧霾對群眾健康影響】 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空氣污染物的健康風險監測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衛生部門將加強健康防護產品的標準制定,推動相關產品標識規范使用,指導公眾市場消費。 國家衛計委將繼續加強相關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工作,對醫療機構做好重污染天氣診療指導,向公眾大力普及自我防護知識;加強重污染天氣健康影響方面的科學研究,通過多種渠道加大研究投入;加強科學防護措施,特別是加強針對個人防護、室內防護以及兒童、老人和患有基礎性疾病的重點人群,還有學校、醫院等特殊公共場所的防護指導。 另外,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介紹,從霧霾對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上來看,室內空氣PM2.5濃度在75以下時比較安全,誘發健康問題較少;家有孕婦、兒童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敏感個體時,室內空氣PM2.5濃度應盡可能降低至35以下。 王宇介紹,選擇口罩時,優先選擇標有KN95或N95、FFP2及其以上標準的口罩,同時應考慮面部貼合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針對重污染天氣,《公眾霧霾防護手冊》中提示: ——在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時,要及時采取防護措施,尤其兒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應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 ——霧霾天氣時公眾要及時關閉門窗,減少烹炸、吸煙等加劇室內污染的行為,保持室內清潔。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使用空氣凈化器等裝置,降低室內PM2.5濃度及對人群健康的損害。 ——重污染天氣時,合理安排出行,盡量避免劇烈活動,減少戶外停留時間。外出時應佩戴口罩,返回后應及時清洗面部、鼻腔及裸露的肌膚,減少暴露。 ——注意科學飲食和養生保健,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增強自身抵抗力。 ——重污染天氣時,老人、孕婦、兒童等易感人群應減少外出,交通警察、建筑工人、環衛工人等戶外作業人群應做好防護,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尤其要采取科學防護措施,加強醫療指導。 |
相關閱讀:
- [ 01-07]陳吉寧回應重污染天氣熱點:直視問題 不靠蠻干
- [ 01-06]環保部:重污染天氣持續 31個城市維持紅色預警
- [ 01-03]成都持續重度污染 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
- [ 01-03]北京環保局回應跨年重霾為何沒發紅警:未達到標準
- [ 12-31]環保部督查18地市重污染應對情況 有企業頂風作案
- [ 12-30]數據顯示PM2.5濃度逐年降低 為何霾天依然走又來
- [ 12-29]環保部發預警:京津冀元旦前后再遇重污染天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