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9日電 (索有為 馬澤楠)“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終評9日在廣州舉行,廣州十三行、黃埔古港、汕頭漳林古港、湛江徐聞古港等獲評“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稱號。 “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評選由南方日報社、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和珠江文化研究會主辦。評選自2016年3月啟動,共收到15個地級市96家單位報名。活動評委、中國民協副主席、廣東省民協主席李麗娜說:“參加評選的其中幾家單位已經入選中國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推薦項目‘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首批申遺遺產點名單。” 在初評網絡投票階段,總投票數達到了5千多萬,很多移居海外的潮汕人也參與投票。 終評在96家參評單位初評篩選出30強基礎上,經過專家的論證、篩選,結合前期網絡投票評選基礎上,活動評委會最終評定: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錦綸會館、粵海關博物館、廣州郵政博覽館、沙面)、廣州黃埔古港、深圳南頭·赤灣絲路歷史文化古跡、汕頭漳林古港、梅州松口古鎮、湛江徐聞古港、茂名濱海新區海絲遺跡、清遠湞陽峽、潮州宋代筆架山窯和揭陽惠來沿海海絲遺跡為“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 “這次評選,評委們既看重參評單位在過往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作用,更看參評的單位在今后經貿、旅游開發等方面的潛力”,評委、華南理工大學唐孝祥教授說,獲選的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表現出廣東省海絲歷史的深厚底蘊和海絲文化的多元內涵,同時展現了海絲精神的古今傳承,將進一步激活廣東的海洋經濟、旅游經濟和文化活力。 評委、暨南大學教授、廣東省政府參事、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元林表示,評選結果出爐后,將進一步研究廣東海絲地理文化坐標的保護和開發事宜,并鼓勵和歡迎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海絲地理文化坐標的保護和開發建設。 據悉,入選的廣州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在“一口通商”時期,“十三行”發展達到了巔峰成為“天子南庫”,與亞洲、歐美主要國家都有直接的貿易關系。廣州黃埔古港在南宋已是“海舶所集之地”,1757年,閉關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閩三海關,保留粵海關,指定廣州為唯一對外貿易口岸長達80多年,80年間,停泊在黃埔古港的外國商船共計5000多艘。 汕頭漳林古港在清代乾嘉年間發展成為潮州最大的貿易港口,樟林港的商貿活動和移民直接地促成了樟林與外地,特別是東南亞一帶的文化交流。目前,樟林古港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潮籍僑胞及海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觀光考察。(完) |
相關閱讀:
- [ 01-07]春節期間廣東將迎冷空氣及降雨
- [ 01-07]廣東惠州計劃五年建成千里軌道交通和萬億產業集群
- [ 01-04]廣東新豐一男子情緒失控持刀砍人致6人受傷
- [ 01-04]廣東對250多名新任廳級干部進行廉政談話教育
- [ 01-03]廣東250多名新提拔省管廳官集體上廉政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