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訴訟,俗稱“打假官司”,不僅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損害當事人或案外人的合法財產或權益,也嚴重損害法律權威和司法公信力,一直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重點。日前,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發布全省檢察機關虛假訴訟監督工作情況,2016年江蘇省檢察機關共辦理虛假訴訟監督案件322件,56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據江蘇省檢察院民行處檢察官胡晨光介紹,綜合江蘇省近年來虛假訴訟監督工作來看,虛假訴訟案件存在三大特點:首先是發生的領域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民間借貸糾紛、房地產權屬糾紛、離婚涉財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糾紛、公積金領域相關糾紛、建設工程領域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及破產案件等方面。民間借貸領域是發生虛假訴訟的重災區。此類案件違法訴訟成本低,由于雙方當事人容易串通,借款合同等證據易于偽造等因素而易發多發。 其次是窩串案特征明顯。虛假訴訟往往涉及到多個當事人,一方難以單獨完成。虛假訴訟案件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專業知識和訴訟經驗,一些案外人甚至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就變成了虛假訴訟的“智囊”,為虛假訴訟的順利進行出謀劃策。這些因素導致虛假訴訟案件窩串案特征明顯。 還有一個特征是案件類型產生一些新的變化。近年來,隨著司法機關對虛假訴訟打擊和防范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實施虛假訴訟的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一些新類型虛假訴訟不斷出現。胡晨光說,2016年江蘇檢察機關查辦了假按揭、虛構事實申請法院支付令、發放高利貸并重復主張本息等虛假訴訟等新類型案件。 據胡晨光介紹,在具體司法實踐中,打擊虛假訴訟還存在一定困難:一是發現虛假訴訟較為困難。由于虛假訴訟手段多樣、案情復雜,可能存在于民事訴訟的多個環節,有的參與人還具備豐富的法律基礎和專業知識,虛構的事實及證據貌似“合法”,訴訟過程中互相附和,故而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隱蔽性。 二是調查取證較為困難。由于虛假訴訟往往發生在親戚、朋友等關系密切的人之間,并且之間的經濟利益具有一致性,使其容易抱團串通,形成攻守同盟,這種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給檢察機關獲取口供、調取相關證據帶來了難度。 江蘇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說,2017年,江蘇檢察機關將繼續加強虛假訴訟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與審判機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的協作,形成打擊虛假訴訟的合力,確保虛假訴訟得到有效遏制,推進誠信江蘇建設。進一步優化內部監督力量,上下聯動,統籌協調,創新工作機制,提升監督水平,確保虛假訴訟監督取得實效,確保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
相關閱讀:
- [ 10-17]順昌縣法院調解7件民間借貸糾紛系列案
- [ 09-01]民間借貸案件數量增多微信支付寶等記錄可作為證據
- [ 08-31]中央5年1591億改善農村學生營養|民間借貸糾紛 法院: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證據
- [ 08-31]民間借貸糾紛復雜 法院: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證據
- [ 08-25]永泰法院大洋法庭巡回審判 調解民間借貸糾紛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