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展板。中新網記者 王牧青攝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記者 王牧青) 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的發展步入了快行道。但回望歷史,我們不該忘記曾為國家民族的復興流過血的老兵,尤其是年事已高的抗戰老兵。一本《100位老兵口述我親歷的抗戰》,講述了一段段寶貴的口述歷史。文字的背后,洋溢著老兵多年來最牽掛的“時代溫度”。 2015年,中國石油福建銷售公司發起了“溫暖抗戰老兵”公益活動,用100天時間走訪了在福建的108位抗戰老兵,沿途15000余里,匯集成《100位老兵口述我心里的抗戰》這本書。 中國石油福建公司黨群處長陳上元是這次活動的主導,也是這本書的主編,他說:“70多年前,他們為民族獨立拋頭顱灑熱血;70周年了,他們應走上榮耀的舞臺,接受人民的敬禮;但這些抗戰老兵的現狀,很多人并不了解。” 他介紹,老兵們大部分住在鄉下,不少人生活較困難,很需要幫助,更非常渴望社會認同。老兵陳榕告訴陳上元:“我們老兵不怕死,就怕被遺忘、被誤解。” 《100位老兵口述我親歷的抗戰》。中新網記者 王牧青攝 陳上元分享了這樣一則故事:有次走訪了一位老兵之后,他先簡單地把內心的體會寫成了一段文字,發了朋友圈。沒想到短短1個月后,這位老人駕鶴西去,老人的家屬卻把這段文字工整地打印出來,掛在了靈堂的中央。 陳上元介紹,近1年來,108位受訪老兵中,有31人陸續離世。他意識到,不少人對他講述的戰斗歷史,恐怕是從未公布過的寶貴的口述歷史。他把故事編纂成書,印出千冊,大部分送給老兵本人和家人,剩下的拿來義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給了生活困難的老兵。 他告訴記者,100個故事里,梁惠國老人的故事最讓他印象深刻:出生于1924年的梁惠國16歲參軍,隸屬中國陸軍輜重兵駕駛兵教育團和汽車第五團第五連。梁惠國向他回憶,16歲時,自己的親生父母在1個月里相繼因病離世,外公外婆不同意他當兵,因為哥哥弟弟都已離世,他是這一輩里唯一剩下的男丁。 梁惠國苦求了3天,外公外婆擰不過,哭著同意。那一天,外婆捏了皮球那么大的飯團,外公塞給他五塊錢,兩位60歲的老人哭著抱著送走了外孫,抗戰勝利后,梁惠國回家,卻再沒見到兩位親人。 圖書一頁。中新網記者 王牧青攝 在中緬公路,梁惠國的汽車負責轉運遠征軍士兵與物資:“一車運過去40多人,除了斷手斷腳的,沒人健全著回來。在惠通橋上下的峽谷里,尸體的臭味彌漫了超過了10公里。不遠處的松山要塞,除了老年人,所有的青年人和婦女全部被滅了口。” 類似的故事,這本書里講述了很多很多。陳上元說,希望他們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他們的名字被更多人銘記。 |
相關閱讀:
- [ 01-12]【網絡媒體走轉改】福州鯤鵬青少年事服中心:8年喚醒900多名“迷途羔羊”
- [ 01-12]【網絡媒體走轉改】84歲老黨員退而不休 小黑板里傳遞大世界
- [ 01-11]【網絡媒體走轉改】黃以孟:社區里的“黑板報總編”
- [ 01-11]【網絡媒體走轉改】鐵騎返鄉 馳騁回家路上有溫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