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月14日電 (孫睿)“2016年,青海貧困牧民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已達1.93萬個,年人均增收2.16萬元(人民幣,下同)。”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馬豐勝14日在青海省2016年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表示。 人口僅583.42萬人的青海省是中國扶貧開發任務重、難度大的省份之一,大多數貧困人口居住在該省東部淺腦干旱山區和青南高寒牧區,生態脆弱,氣候惡劣,災害頻發,交通不暢,是中國生存環境最嚴酷的地區之一。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內,居住著約2.4萬貧困人口,如何平衡草場禁牧與維持牧民生活是眼下的難題。為此,2016年青海官方提供約6000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借以改善當地牧民的生活。 “我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看護草原和野生動物,防止草場火災和偷獵行為,每個月都能拿到1800元的工資,使家里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家住黃河源頭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的藏族生態管護員才仁江措告訴記者:“禁牧以后,野生動物明顯增多了,有時候能看見幾十只的巖羊群,而這在10多年前是不可能的。” 地處瀾滄江源的雜多縣是青海省的生態貧困縣,全縣1.5萬貧困人口中有62.4%的貧困人都依靠生態公益性崗位來脫貧,“雖是公益性崗位,但貧困戶每月都能領取1800元的工資。有了這筆固定收入,他們也能給家里減輕負擔。”雜多縣扶貧局局長馬文元說,2016年已經有80余人摘了“貧困帽”。 馬豐勝說,青海結合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二期,青海湖、祁連山生態保護工程的實施和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政策提標擴面,不斷加大生態公益管護崗位的設置力度,推進生態保護與服務脫貧。 馬豐勝表示,“十三五”期間,青海省計劃設置生態公益管護崗位4.31萬個,2016年新增貧困人口公益性生態管護員崗位1.51萬個,目前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已達到1.93萬個,年人均增收2.16萬元。(完) |
相關閱讀:
- [ 01-13]莆田涵江白塘一貧困阿婆摔重傷 村民為她籌款
- [ 01-13]“福建暖冬”微博關懷公益計劃連續4年為貧困生送溫暖
- [ 01-13]補齊貧困短板,打造新福建百姓富升級版
- [ 01-13]泉州到2020年農村貧困殘疾人 實現脫貧全覆蓋
- [ 01-07]16年資助2萬貧困生 八旬助學翁病倒引關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