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 李政葳 邱曉琴 畬族歌舞《鳳凰到此》精彩上演 “畬山呦有座呦鳳凰臺,鳳凰呦臺上呦飄彩呦帶呦……”13日晚,在寧德市藝術館內,寧德畬族歌舞團帶來的一場畬族歌舞《鳳凰到此》,讓在場觀眾嘆為觀止。演出中,畬族特色的舞蹈動作、宛若天籟的配樂、精美的服飾道具,再加上竹樂、牛角胡等特色樂器使用,演繹了一場畬族特色的文化盛宴。 與其他商業演出不同,這是一場文化惠民的演出。從2012年3月開始,寧德市立足文化資源實際,推出了以“魅力閩東”為主題的“周末免費百姓劇場”文化惠民文藝演出活動,緩解了群眾看戲貴、看戲難、進劇院看好戲大戲更難的問題,探索了一條“黨政搭臺、院團唱戲、各界參與、百姓受益”的公益文化發展新路子。用寧德當地老百姓的話說,“不用花錢,還有戲看,怎么能不高興?” 歌舞團的音樂隊隊長雷莉莉在團工作已將近20年,用她的話說,自己見證了歌舞團和文化惠民工程的發展。事實上,寧德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具備有不少優勢:文化形態豐富,擁有畬族文化、紅色文化、廊橋文化等特色資源;而且,當地珍稀藝術劇種多,“四平戲”“亂彈戲”“平講戲”等都是列入國家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周末免費百姓劇場”文化惠民工程的外延正在不斷擴大,內涵也在不斷提升,逐漸形成了雅俗共賞的文娛氛圍。比如,工程與特色文化結緣,不斷推出精品力作。2014年起當地啟動了全國首部大型原創畬族舞劇《山哈魂》項目,在第六屆福建藝術節上獲得音樂舞蹈類優秀劇目展演一等獎。 另外,這一惠民工程還與社區文化結緣,也讓草根藝術走上了舞臺。2012年下半年起,活動負責人嘗試邀請了許多多才多藝的社區居民,企業職工、學校師生等“草根達人”登臺獻藝。這些,都讓“周末免費百姓劇場”更具“草根性”“泥土味兒”。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旅游與工程建設實現了密切聯系。2014年起,畬族歌舞團與屏南縣合力打造白水洋特色文化旅游演藝項目《祥瑞畬鄉》,截至目前,項目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被福建省文改辦評為“省文化與旅游融合示范工程”。 “我們平時到工廠、農村演出,從臺下觀眾的眼神中能夠感受到他們對這類民族特色文化形式的喜愛。”談及演出經歷,畬族歌舞團團長雷高平笑容滿面。在他看來,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是他們這些文化工作者的一份職責。 截至目前,“周末免費百姓劇場”已累計演出了245場,縣(市、區)演出900多場,受眾達150多萬人次,已經成為宣傳“閩東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被文化部評為“基層文化志愿者示范項目”。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畬族姑娘,看著本民族的精髓文化走上舞臺,走進更多人的視野,甚至傳播到國外,雷莉莉倍感自豪。她說,國外很多觀眾看到都很驚訝。透過這個窗口,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這座城市的活力、魅力。“雖然團里可能收入不高,排演也很辛苦,但文化惠民工程既是創舉、也是善舉,我們要長期堅持下去。”雷莉莉說。 因為家里距離寧德藝術館走路只用十五分鐘,市民席曉麗經常帶著5歲的兒子到“周末免費百姓劇場”觀看演出。“不僅可以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而且對于畬族等少數民族文化也能活態傳承。自己和家人能夠享受到文化惠民工程帶來的這份紅利,體會到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席曉麗欣慰地說。 |
相關閱讀:
- [ 01-06]馬天宇被曝現身央視 或加盟雞年春晚獻歌舞表演
- [ 01-06]央視雞年春晚 歌舞迎港臺歌手 成龍上春晚搭檔郭冬臨
- [ 01-04]海滄區文明辦向各界征集文明好歌舞 突出原創和本土
- [ 01-03]日本都營淺草線將換新車 歌舞伎臉譜歡迎外國客人
- [ 12-29]花開兩岸 靚艷漳州 原創歌舞《茶鄉怡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