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補貼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將改進資金撥付方式提高準入門檻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了未來汽車產業供給側改革方向。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部門表示,未來將加強產能調控,嚴防低水平重復建設,相關補貼政策在“十三五”期間將保持總體穩定。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汽車產業的形態在加快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和網聯”方向發展,汽車正在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 據介紹,2016年我國共生產了新能源汽車51.7萬輛,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累計推廣量超過了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 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也面臨很多問題,產能過剩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苗圩說,目前在新能源客車、貨車領域,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過剩苗頭,動力電池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的問題進一步加劇。 苗圩表示,未來將加強產能調控,提高技術準入門檻,嚴防低水平重復建設。針對“散、小、弱”的發展,建立了產能預警機制,引導行業中企業合理地規劃產能發展計劃。同時,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專項督察,完善監管制度,加強一致性產品核查。 在補貼政策調整方面,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說,“十三五”期間補貼政策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將通過調整完善補貼方式,改進資金撥付方式,提高生產企業及產品的準入門檻,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等系列措施,形成進一步扶優扶強的財政補貼機制。核心是供給側能否推出物美價廉的產品,調整的補貼政策重點從供給側入手,通過提高推薦車型目錄技術門檻,建立目錄動態調整機制,使補貼金額與產品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掛鉤,進一步強化補貼政策對促進技術進步的正向激勵作用。在乘用車、專用車中,專門增加了動力電池的技術指標,將新能源客車補貼方式調整為以動力電池為核心、以電池容量和電池性能為標準,更加客觀地反映車輛的生產成本和技術水平。記者李志勇 北京報道 |
相關閱讀:
- [ 01-14]布魯塞爾汽車展上的新能源汽車(高清組圖)
- [ 01-14]2017年北京將新建3000個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
- [ 01-11]華安東科新能源項目正式簽約 項目總投資2億元
- [ 01-09]北京市場上新能源汽車悄然漲價
- [ 01-04]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發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