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 為振興東北,中央接連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支持,各界人士積極獻計獻策,東北也在拼搏努力。那么,現在東北的情況到底怎樣了? 2017年初,筆者有幸參加中央網信辦組織開展的“直擊東北經濟”媒體采訪活動深入到遼寧一線工廠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真切感受東北經濟的實際與希望。在我看來,當前東北經濟已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跡象。 以此次調研考察的遼寧為例。遼寧省委、省政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大力優化軟環境,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在此過程中,遼寧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內容,甚至上升到地方立法的高度,提請省人大頒布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了七批次的專項整治行動,取消、下放了356項省級行政職權,14個市組建了行政審批服務局,省直40個部門422項審批事項進入了政務服務中心,其中30%做到即來即辦。并啟動了新一輪的機構改革與職能調整。其中,有幾個數字值得一看,一是精簡處室85個、減少領導職數192名,核銷人員編制100余名;二是收回了事業單位編制1.5萬名。 正是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積極努力下,遼寧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2016年前11個月,遼寧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199.3億元,增長3.4%,扭轉了此前兩年巨幅下滑的趨勢。此外,一系列先行指標也出現了企穩向好的跡象,工業用電量在連續23個月的負增長后,從8月份開始正增長,12月份增長11.1%,全年累計增長1.37%。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結束了連續51個月的下降,由降轉升。貨運量增長3%、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2.6%。 此外,遼寧還積極推進國企改革。作為首屈一指的工業基地,遼寧長期以來都是我國工作母機的主要制造基地。相對于面向最終消費者的一般制造業,遼寧制造業更多地面向工廠、面向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更加上游的位置。也正因為如此,終端消費需求的變化傳導到這類裝備制造業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但沖擊卻更猛烈、更痛苦。 因此,要重新恢復遼寧制造業的行業地位,就必須對市場需求變化更加敏感并積極應變,要從以前“等客上門”轉變到“上門拜客”。筆者參觀的沈陽機床廠,就是遼寧國企成功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沈陽機床廠投入了大量研發力量,積極學習先進技術,開發了i5智能機床,堪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升級的獨家樣本。智能機床能夠滿足企業的個性化定制需求,通過移動電話或電腦即可下達各項指令,堪稱“指尖上的工廠”。同時,這種遠程控制模式也使得售出的機床始終處于母廠的服務范圍之中,有效地增加了供銷雙方之間的聯系,不僅生產而且服務,進而在制造業的基礎上衍生出服務業。 從簡政放權到精簡機構人員,從較多依靠文件到更多依靠市場,我們看到遼寧省委省政府竭盡所能管住管好“有形之手”、改善營商環境。從制造到服務,從單體工廠到網絡節點,我們看到沈陽機床廠在老工業基地謀求轉型升級的艱難蛻變中,走出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 鳳凰涅磐,浴火重生。遼寧在路上! |
相關閱讀:
- [ 01-17]直擊東北經濟: 吉林迎來“冰雪 ”時代
- [ 01-17]【直擊東北經濟】克里斯汀·辛德勒:創新驅動 吉林經濟的轉型發展之路
- [ 01-17]【直擊東北經濟】大連眾創空間,一個夢想開始的地方
- [ 01-17]【直擊東北經濟】拉動市場、人才“雙引擎” 瓦軸集團轉出“中國速度”
- [ 01-16]【直擊東北經濟】圖解:大數據看吉林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