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當記者來到阿里地區噶爾縣昆莎鄉噶爾新村時,村民石確次仁正興高采烈地數點著剛剛從“貧困戶集體脫貧合作社”領取到的9000多元勞務費。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噶爾縣政府駐昆莎鄉噶爾新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開創性地成立“貧困戶集體脫貧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精準扶貧新模式,將全村20戶62名貧困群眾納入合作社集中管理,全村60名黨員分3個小組各負其責,帶領貧困群眾在奶牛養殖、人工種草、放牧、勞務創收等方面,以積分制的形式發放勞務費,讓貧困群眾走出困境,走向小康,全村一年脫貧37戶99名群眾。 “我腿腳不便,又不能外出打工,過去收入一直很低,多虧有了‘貧困戶集體脫貧合作社’,讓我可以在家門口就增收了。感謝黨,感謝政府,這個年我一定能過得很好!”石確次仁高興地對記者說。 合作社經理米瑪次仁說:“去年合作社盈利21萬元,給20戶貧困群眾分紅17萬元,發展一天比一天好,有效激發了群眾的脫貧奔小康的積極性,下一步,在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經濟脫貧的同時,合作社每年從利潤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支持敬老愛幼社會公益事業,給建檔立卡貧困戶70歲以上老人發放敬老金、慰問金和慰問品,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幼兒支付學費。” 噶爾新村是以農牧業為主的半農半牧村。村黨支部書記貢布介紹說,2016年以來,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等方式,鼓勵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合作社創建,將分散的土地連成片、分散的農牧民抱成團、分散的資金捆在一起,大力培育壯大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土地流轉、勞動力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實現農牧業經營主體、農牧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貧困戶幫扶帶動、互惠共贏,促進了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噶爾縣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面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511戶1490人的現實,沒有有單純在“等、靠、要”上依賴,而是積極主動作為,摸清底數,找準“窮根”,因人而異、逐個分析、區別對待,將扶貧政策和措施落到實處,通過“發展產業、易地搬遷、安排就業、民生兜底”模式助力精準扶貧,在產業扶貧方面,大力扶持農牧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充分利用本縣財政配套扶貧資金,建立獎補機制,對發展較快、經濟實力較好的進行獎勵,對有好的發展路子但經濟實力難以支撐的適當給予補貼。同時,探索建立產業覆蓋貧困人口的利益聯接機制,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實現貧困群眾就地發展、就地脫貧,全縣2016年實現脫貧91戶、297人。(記者 溫凱) |
相關閱讀:
- [ 01-18]網絡媒體走轉改:今年,坐著“高鐵”回家
- [ 01-18]【網絡媒體走轉改】“純老家庭”近100萬人 上海摸索社區化養老之路
- [ 01-18]【網絡媒體走轉改】中國江西網直擊鐵騎返鄉
- [ 01-18]【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醫療保障 兜底暖心
- [ 01-17]【網絡媒體走轉改】被習近平點贊的三都邊防派出所,如今更暖心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