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0日新媒體專電 (記者付光宇)“小年”已至,眼看就是春節,除了對闔家團圓的滿心期待,你是否也對即將到來的一波“愛心盤問”而感到焦慮憂傷?忙了一年,工作、學習、婚姻到底咋樣了?近日,一首名為《春節自救指南》的“神曲”戳中網友“引爆”微信朋友圈,被稱為“春節回家舌戰群戚自我救贖的必備良藥”。 歌詞戳人心窩 網友:“這說的就是我!” “找對象了沒?”“明天帶你去相親。”畢竟沒有被逼著相過親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每逢過年,有沒有各路親戚操心你的人生大事? “一個月工資有多少?到我單位工作要不要?”企業工作不穩定、創業風險太大,家里人是不是總對你的工作百般挑剔? “沒人能在我的BGM里戰勝我。”這描寫的是不是那個沉迷游戲、動漫、電影、電視劇中的你? 在這首時長約7分鐘的合唱歌曲中,描述了一個剛回家的年輕人經歷七大姑八大姨“拷問”的場景,在眾親戚的各種“問題轟炸”之后,年輕人以說唱的形式為自己辯解,并表示“我有我自己的人生”。 從歌詞所表達的內容來看,這首新晉“神曲”幾乎把年輕人回家過年可能遭遇的一切“愛心盤問”進行了情景再現。票子、房子、車子以及隔壁家的孩子……每一個問題都那么似曾相識,每一句追問都令人無比心塞。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說的就是我!” 《春節自救指南》于1月17日在網絡推出后,微博閱讀量已經達到近1億人次,網友更是盛贊這部作品,呼吁這種貼近生活的節目應該上春晚。 合唱團隊頻出的“神曲”怎樣煉成? 記者梳理發現,從最初的《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里了》到去年夏天的《感覺身體被掏空》,再到此次推出的《春節自救指南》,大概每隔半年,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就有作品爆紅網絡,不少網友已經開始期待他們下一次的“神曲”力作。 在知乎問題“如何評價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合唱作品《春節自救指南》”,作品的詞曲作者、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指揮金承志表示:“你們覺得是首神曲,我還覺得是首嚴肅作品呢。” 記者采訪了解到,作者的靈感其實就是自己每逢春節被“罵胖”的遭遇,素材積累階段醞釀了比較久,實際寫作大約兩三天,合唱團也只排練了三次。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運營總監許詩雨說,年節團聚之際,作為家長,很關心孩子工作、戀愛等方面,這不僅是我個人,也是彩虹的團員、觀眾以及很多網友常常會被問到的問題,所以就想用比較夸張的手法去表達這個戲劇沖突,引發共鳴。 《春節自救指南》這首歌延續了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以往作品古典與流行相結合的風格,而對于合唱團未來的發展,金承志表示會堅持音樂品質,期待今年音樂質量會越來越好,跨界越來越好玩。“音樂其實就是由心而發,不要自己主動去設限就好。” 專家:作品成為代際之間的交流紐帶 對于《春節自救指南》的走紅,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黃典林認為,一是歌曲主題真切反映了大眾的感受;二是合唱的表達方式比較詼諧新穎,有幽默感和吸引力;三是網絡傳播增加了熱度,時間節點的選擇也很巧妙。“抓住了人們工作生活的壓力是根本原因。”黃典林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指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經濟壓力遠高于其他城市,生活壓力源于物價、交通、收入、住房等方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大城市生活壓力下,一到春節就成為了新興“恐歸族”,還衍生出“恐親戚癥”。 黃典林指出,其實歌曲切中的問題并不是新話題,很多人在不同場合或以不同形式都討論過,這是社會轉型期的結構性問題,反映出一代人的困境。一首歌并不能改變實際問題,改變家長觀念,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宣泄、調侃和放松。 金承志表示,1月14日《春節自救指南》演出當天,他的母親和姨媽就在現場,聽完作品之后,她們也發現兩代人看問題的視角不同,說自己也沒意識到給下一代帶來的是這種壓力。“我們這一代人在奮斗之余,還要顧及長輩的感受,也希望這部作品能成為某種溝通的橋梁。”金承志說。 不少網友表示,聽《春節自救指南》,第一遍聽笑了,笑完之后又哭了,收獲最多的是感動。正如歌詞中唱到的:“誰要跟你去攀比,前程自己拼才有意義。收起我們的分歧,團圓才是我們的話題……春節自救不僅靠智慧,還需要愛常相隨。”(參與采寫:葉子 陳澤冰) |
相關閱讀:
- [ 01-20]國網漳浦供電公司:紅外線測溫助力春節保供電
- [ 01-20]2017華僑華人春節聯歡晚會18日晚在榕錄制
- [ 01-20]莆田春節期間:忠湄輪渡航班時間調整 車渡船停運
- [ 01-20]東城街道永興社區開展“共建美麗永興”春節慰問活動
- [ 01-20]福州召開2017年春節慰問見義勇為困難家庭座談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