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近日舉行例行發布會,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56.8%,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71微克,同比下降7.8%。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介紹,京津冀地區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去年的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1微克,同比下降7.8%。吳季友表示,從監測數據上分析,北方地區冬季污染依然較重。2016年11月15日到12月31日供暖期間,京津冀地區的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135微克,是非供暖期濃度的2.4倍,僅12月份就發生了5次大范圍的重污染過程。目前來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質量雖然同比有所改善,但仍是我國大氣污染最重的區域。 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大氣十條”的考核目標有兩個,一個是相對值,一個是北京的絕對值,即PM2.5濃度降到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劉炳江透露,其實相對值已經提前一年完成了,現在大家關注的就是北京的絕對值。北京2016年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73微克,2017年要下降到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從現狀來看,最大的難點就在于冬季采暖季污染的防控。據悉,去年環保部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強化措施,在北京以南的保定、廊坊部分地區劃定“無煤區”,效果非常好,今年將加大這些地方“無煤區”的推動力度。 針對近期氣象部門暫停霾預報一事,吳季友表示,由于氣象和環保兩個部門在評價指標體系、分級標準和發布流程等方面存在差異,兩部門發布的信息有時候存在不一致,給公眾的認知和地方政府應對工作帶來困擾。目前,環保部與中科院合作研發了數值模擬系統,以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和污染源清單為基礎,結合污染源變化情況、擴散傳輸沉降條件、加上顆粒物組分監測的數據和雷達監測的數據,能夠實時對預報進行評估校準。遇到重污染的時候,要求地方采取有針對性的預警措施,對重污染天氣起到削峰作用。目前,環保和氣象部門正在研究,將協商出臺一個更完善的機制,把重污染的預警、分級、發布做得更完善、更有效,讓公眾和地方政府能更好應對。 |
相關閱讀:
- [ 01-16]天津去年PM2.5等主要污染物 依然超標
- [ 01-08]河北提2017年治霾目標:PM2.5平均濃度下降6%以上
- [ 01-04]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降9.9% 仍超國家標準109%
- [ 12-30]數據顯示PM2.5濃度逐年降低 為何霾天依然走又來
- [ 12-26]加濕器竟是造霾器?虛驚一場!水汽粒子不是PM2.5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