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工作法”禮金領取單 以“情”動人 消滅糾紛萌芽 親情工作法倡導文明新風 “事后調解糾紛不如事前消滅糾紛矛盾萌芽。”馬鞍村村支書吉克楊長也是一名遠近聞名的德古,為十里八鄉的群眾調解糾紛,深得群眾信任。吉克楊長在自己十余年的調解工作中發現,自己調解的糾紛一般都是婚姻、車禍、賭博、打架等等原因引起的,使其萌發了提前消滅矛盾糾紛萌芽的想法。 為改變落后現狀,吉克楊長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認真總結經驗,以事前消滅糾紛矛盾萌芽為主,逐步摸索出了一套以“情”為主的“親情工作法”。 覺莫鄉為覺村村民李阿軍辦喜事,村干部一早就到了現場幫助群眾擺放桌椅,并監督食品安全情況。“我們到了現場去會勸阻群眾不要酒后開車、賭博、鬧事等行為,并監督食品衛生安全。”為覺村村主任嚴日達沙不請自來,送上200元賀禮,融入群眾中和他們打成一片。 “和他們親近后,我們管衛生、管喝酒、管打鬧、勸上進,管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就是要扭轉他們這種陋習,勸導他們接受文明新風,形成好風氣,過上好日子。”嚴日達沙認為,親情工作法的一大作用就是能直接跟群眾結成朋友,引導他們接受文明新風,過上幸福生活。 所謂“親情工作法”,就是在群眾紅白喜事時,由鄉、村兩級黨組織派人參加“趕人情”,以示祝賀或慰問。在這種融洽、和諧氛圍中,鄉村黨員干部發揮慰問員、安全員、監督員、調解員、觀察員、宣傳員、計生員、倡導員和電教員的“九大員”作用,倡導文明新風,使各項群眾工作在友好、輕松、互信的狀態下順利推進,促進了民族團結,維護了社會穩定。 “為什么要選在村民辦紅白喜事時呢?主要是因為峨邊境內山高谷深,人們住得比較分散。而紅白喜事人來得齊、也呆得住,這樣給我們宣講政策、獲取信息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我們能了解不少平常可能不太容易掌握的消息。”吉克楊長表示。 為了推進好親情工作法,峨邊縣專門設立了親情工作基金,每年財政撥款100萬元,用作工作保障經費。吉克楊長為扭轉村民席地而坐的風氣,專門申請資金購買了100套桌椅板凳免費提供給村民使用,得到群眾歡迎和擁護。 峨邊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宋然表示:“親情工作法就是要黨員干部把群眾當親人的‘親情式’服務,全方位零距離地接觸群眾,傾聽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集中力量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勒烏鄉祖馬村在推進脫毒馬鈴薯產業時,部分村民存有顧慮,為此,鄉村黨員干部在參加村民克期家婚禮時,播放電教片,發放資料,與村民促膝交談引導,讓群眾吃上了定心丸,規模化種植2000畝,使該村一躍成為全縣脫毒馬鈴薯基地。 今年以來,峨邊駐村幫扶干部積極踐行“親情工作法”,主動參與群眾紅白喜事、“趕人情”,化身“九大員”協助鄉村干部開展工作,累計開展基層夜話108場次,家訪談話101場次,親情工作538次,發放“慰問金”15.8萬元,收集問題251個,化解矛盾糾紛413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