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1月25日電 題:搬出窮“窩”進新家過新年 作者周燕玲 “老爸,我們這個地方生活條件實在太惡劣,我把您的子孫帶到大龍去安家了,您要保佑我們。”離家前一天,曹永貴帶著妻兒跪在父親的墳前,燒了幾炷香和幾疊紙錢,滿懷難舍之情的說。 臨近雞年春節之際,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桶井鄉二友村村民曹永貴一家,用蛇皮袋打包了家里所有家當,乘坐8個小時左右的中巴車來到新家——銅仁市大龍開發區。跟曹永貴一起搬進新家的還有209戶德江縣深山區貧困戶。 “新家很好,還給我們安裝有電視機、電暖爐、洗衣機等家電。”曹永貴說這是自己以前從未想過的“幸福”。 地處武陵山腹地的銅仁市,因山高谷深、路險坡陡,絕大多數村寨散落在深山區和石山區,且貧困程度深,“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 “隔山喊得應,走路要半天,就是我們那里真實的寫照。”曹永貴告訴記者,因為家庭貧困13歲的他就外出打工,2010年還因生病欠了幾萬元外債,“為了讓生活更有希望,我們一家五口人搬出山溝到新家去過新年。” 搬到新家后,曹永貴就在家里貼了對聯和福字讓家充滿年味,妻子則帶著兩個女兒去集市上買春節期間所需的水果和糖果。“以前買年貨都得走2個小時,現在就在家門口添置年貨,可方便了。”曹永貴說。 距離曹永貴新家200多公里外的67歲苗族老人張明一家六口,也在新春之際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的深山苗寨搬到凱里市上馬石移民安置點,準備過一回“城里人”的新年。 在新家安頓好后,張明就帶著孫女去逛凱里老街購買年夜飯所需的食材和佐料,“年夜飯要煮酸湯魚吃,魚要新鮮的,還要放花椒和木姜子才好吃。” 對于自己的新身份“凱里人”,張明告訴記者適應得還不錯,小區里高掛的紅燈籠、彩燈,年味很濃。其中,春節期間小區將舉行的唱苗歌、跳蘆笙等活動讓他很期待。 作為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6年貴州在中國率先打響易地搬遷扶貧第一炮,有45.8萬農村貧困人口像曹永貴、張明一樣,搬出窮“窩”陸續遷到新居,成為該省易地扶貧搬遷路上的一個“縮影”。 為了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貴州省堅持以產搬遷、以崗搬遷,重點在縣城、中心集鎮、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集中興建移民安置點,協調園區、企業吸納移民就業。“十三五”期間,該省將有13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脫貧。 “過完春節,我和妻子不打算外出打工了,直接就在家門口的產業園區上班。”談到搬出來的生活保障,曹永貴并未太擔憂。(完) |
相關閱讀:
- [ 01-24]【新春走基層·網絡媒體走轉改】“越是關鍵時刻,安全生產越不能放松!”
- [ 01-24][新春走基層]家紡服裝業一線蹲點調研:放活出靈感專注鑄品牌
- [ 01-23]【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五無”鄉換新顏
- [ 01-21]【新春走基層】大理古生村的歌與笑
- [ 01-22]【網絡媒體走轉改】2017新春走基層|聽聽他們的新年愿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