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昆明火車站候車室里準備進站的旅客 中新社記者李進紅 攝 中新網1月25日電 日前,國務院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對于今后15年中國人口變動的主要趨勢,《發展規劃》指出,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2030年前后達到峰值,此后持續下降。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訂版》預測,今后較長時期內世界人口將保持上升趨勢,人口總量將從2015年的73億上升到2030年的85億,2050年接近100億,發展中國家人口占比繼續上升,中國人口占比持續下降。世界多數國家已經或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老齡化水平及增長速度將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發展規劃》指出,我國人口發展既符合世界一般性規律,又具有自身特點,今后15年人口變動的主要趨勢是: ——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2030年前后達到峰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十三五”時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死亡率上升影響,人口增長勢能減弱。總人口將在2030年前后達到峰值,此后持續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波動下降,勞動力老化程度加重。勞動年齡人口在“十三五”后期出現短暫小幅回升后,2021—2030年間將以較快速度減少。勞動年齡人口趨于老化,到2030年,45—59歲大齡勞動力占比將達到36%左右。 ——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少兒比重呈下降趨勢。“十三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穩增長,2021—2030年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到2030年占比將達到25%左右,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總量不斷增加。0—14歲少兒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人口流動仍然活躍,人口集聚進一步增強。預計2016—2030年,農村向城鎮累計轉移人口約2億人,轉移勢頭有所減弱,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以“璦琿—騰沖線”為界的全國人口分布基本格局保持不變,但人口將持續向沿江、沿海、鐵路沿線地區聚集,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 ——出生人口性別比逐漸回歸正常,家庭呈現多樣化趨勢。伴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等,出生人口性別比呈穩步下降態勢。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婦及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和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個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子女組成的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單人家庭、單親家庭以及“丁克家庭”的比例將逐步提高。 ——少數民族人口增加,地區間人口變化不平衡。2015年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為1.17億,占比8.5%,少數民族生育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在一些民族地區各民族人口發展不均衡,一些邊境地區青壯年人口流失比較嚴重。 |
相關閱讀:
- [ 01-25]中國人口發展規劃:2030年達到14.5億人左右
- [ 01-25]國務院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
- [ 01-25]2016年山東落實30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待遇
- [ 01-23]瑪坑鄉:流動的是人口,不變的是服務
- [ 01-23]黃埠鄉人口文化成農村年俗新亮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