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糊黃紙、剪邊角、裝蠟燭……昨天是大年二十九,當天下午,新春走基層成員在南京市溧水區洪藍鎮何林坊村看到,村民們正在為大年初四晚上開始的舞龍燈做準備。
村長帶領大家燒香請龍。(應康偉攝) 何林坊村龍燈會會長芮經貴介紹說,關于舞龍燈的起源,有一個傳說。在清乾隆年間,何林坊村西有一私塾堂,一天,有個叫趙仙的學生在路上發現兩個蛋,他便拾放在棉襖口袋里,天天帶著上、下學,課間把這兩個蛋放在抽屜里并用棉絮包裹。來年春天,兩個蛋破殼而出了兩條小蛇,一青一黃,小孩每天從家里帶些米湯和食物精心喂養。一天,先生悄悄走到趙仙身后,發現抽屜里有兩條小蛇在怒視著他,先生忙拿起旱煙袋頭向蛇頭敲去,打在黃蛇的脖子上,黃蛇吱的一聲嘶叫,先生嚇的趕緊逃離。趙仙一看自己闖禍了,當即把小蛇送到村邊水塘里放生。可第二天,小蛇又回到學堂原處,連續幾天如此。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鄉都害怕連累學生,向青龍和黃龍許愿:只要它們離開學堂,我們村每年舞龍燈以示祭奠,兩龍聽后便向石臼湖游去,再也沒回來過。從那時起,何林坊就興起每年舞雙龍的民間習俗活動。其中黃龍的龍頭舞起來時頭總是歪的,據說是當年私塾先生旱煙袋頭敲擊所至。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