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組:能談談您對習近平說的“思想關”的理解嗎? 王燕生: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插隊下鄉這一代人,親身體驗過農村艱苦日子,親眼見過中國最貧困、最原始的生活。 對近平來說,他所經歷的,遠遠不止這些。在“文革”期間,父親被迫害,他被扣帽子、被歧視,被困在陜北窮山溝里,忍受著各種各樣的不公平。然而,近平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蛻變,實現了精神上的升華。他從一個迷茫的十五六歲的中學生,成為一個飽嘗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懷為民謀福利的抱負,這就決定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的不同。 近平后來返回北京上學,又有了前途光明的工作,但他卻放棄了看似更平坦舒適的道路,反而下沉到基層、沉至社會實踐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走得很充實。這是有大抱負、有大氣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氣的人才能做出的選擇。 按照一般人想法,家里幫忙安排一個好工作,選擇又清閑又待遇優厚的公職,或者出國留學,甚至移民國外,享受高福利……做這些輕而易舉的事情豈不更好嗎?為什么要到又苦又累的基層呢?近平選擇走這條路,與他“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抱負是有直接關系的。 我們這個國家,正是因為有一批近平這樣的人——未必都是領導干部,可能是工人、農民、教師、醫生,無論是不平凡的人,還是平凡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熱愛這個國家,愿意窮盡畢生為她而奮斗。所以,中國才會像今天這樣,有這么快的發展和這么大的進步,而且有這么美好的未來。 |
相關閱讀:
- [ 01-29]習近平在春節團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 [ 01-29]綜合消息:“真情溫暖人心”--習近平春節團拜會講話引起海外華僑華人強烈共鳴
- [ 01-27]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重要講話溫暖人心催人奮進
- [ 01-27]「網絡媒體走轉改」習近平曾到過的地方、贊過的人,現在什么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