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月2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葉婧 潘林青)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假期是家人團聚、共享天倫的美好時光,可對“恐歸族”“恨嫁族”“城漂族”等來說,這種親人相聚的甜蜜時刻還有些別樣煩惱在心頭。 “如果用1到10來表達‘恐歸’指數話,我大概能有8或者9。今年為了從家里早點回來,我主動申請了假期加班。”在深圳工作的江西“95后”女孩胡敏敏說。 今年是胡敏敏在深圳工作的第三年,她沒有固定職業,經常做些兼職,比如網店運營人員、化妝學校老師等。胡敏敏所說的“春節加班”,指的是在化妝學校教授初三年級的課程。 胡敏敏說,她喜歡回家過年享受“濃濃親情”,“恐歸”恐的是花銷太大。“春節走親訪友,總不能空著手去。有一年過年,幾乎每家親戚我都送了禮物,每個孩子我都給了紅包,總共花了2萬多元。為了省錢,我回到深圳后吃了好長時間的方便面。從那以后,我就成‘恐歸族’了。” 和胡敏敏不同,江西南昌女孩白櫻最怕的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問她“有對象了嗎”。“我已經32歲,‘恨嫁’已經‘恨’了好幾年了。從大學畢業那年父母就開始暗示我可以找對象帶回家了,到現在都7年了,我卻還是‘光棍’一條,身邊閨蜜也陸續嫁人,家里的妹妹都結婚了,過年期間‘七大姑八大姨’幾乎每人都要催我幾遍,真不知道該怎么應付。”白櫻說。 白櫻名牌大學畢業,目前在一家國企工作,父母都是退休教師,在別人看來她是“人生贏家”,但是結婚成了最大心病。“找個能真心對我的愛人,結婚后過安穩小日子,這是我新年最大的愿望。”白櫻說。 相比于“恐歸族”“恨嫁族”,山東膠東小伙王軍把自己歸為“城漂族”,他過年回家最怕的是頓頓喝酒。“頭整天暈乎乎,胃整天辣辣的,真是怕了。”王軍說,老家在農村,春節沒啥事兒,親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酒。他的酒量不好,每喝必倒,但不能不喝,怕傷了和氣。 王軍在北京工作,平時也經常有些應酬,但喝起酒來比較隨意,鮮有拼命勸酒的情況,和老家的“酒風”相差甚遠。“其實我也知道,老家人實誠,勸酒是他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要是每次能隨意喝一點,別頻繁勸酒,這年過得就完美了。”王軍說。 |
相關閱讀:
- [ 01-30]京津冀8城春節遇重污染有三成因 專家:首要污染源為燃煤
- [ 01-30]男子32年沒有回家過春節:讓家里人就當我出差了
- [ 01-30]支招肥胖人士春節飲食:多喝水可加強脂肪細胞代謝
- [ 01-30]春節全國電影票房火爆再創紀錄 兩天收入13億元
- [ 01-30]春節文化走向世界助推中華文明潤澤全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