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大別山深處的岳西縣姚河鄉沈橋村,離縣城近70公里。當地曾流傳一句順口溜:“沈橋畈,邱家山,光棍出來一大班。 ”說的是沈橋村因為貧窮落后,外地姑娘不愿意嫁進來。臘月二十八,記者來到該村卻聽到新的順口溜:“開個轎車不算富,哪村都有好多部”“好山好水好沈橋,樓房建在半山腰”。前后變化咋這么大?記者走村入戶來探訪。 山連著山,路連著路。在沈橋村村部附近的一家商店門口,因為車輛太多,發生了短暫的交通堵塞。當地人告訴記者,村民買車司空見慣,臘月里堵車是常事。記者好不容易“擠”進村部,看到墻上的脫貧攻堅作戰圖寫滿了貧困戶的名字、脫貧措施等。 “全村1800多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415人。經過幾年的攻堅拔寨,2016年底就申請了出列,村出列已是定局。 ”該村第一書記王鈺豪說。 沈橋村山多地少,海拔較高,種植水稻、小麥等傳統大宗作物效益低、收入少。2014年,扶貧工作隊駐村后,通過精準識別、號準窮脈,認為道路不暢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支柱產業是難以增收的關鍵原因。于是,扶貧工作隊決定,結合村情夯實基礎設施,抓好產業發展。 去年底脫貧的劉圣賢家,住在一個崗坡上。記者沿著剛修好的水泥路直達劉家,老劉的袖子摞到胳膊肘,蹲在地上正在劈柴,1米多高的柴火堆成一堵墻。老劉指著兒子的車說:“現在路修到了門口,城里的車子可以直接開到家。 ” “不光是‘村村通’,現在是村組通、戶戶通。 ”王鈺豪說,近3年來,村里爭取基礎設施類建設項目16個,累計投入資金549萬元,完成了26里路的改造,徹底改變了村里基礎設施薄弱落后的局面。 路可以修,腰包靠啥鼓起來?王鈺豪說,姚河鄉是岳西翠蘭的核心產區,農戶普遍有種茶的習慣,于是把做強茶葉和茭白作為貧困戶脫貧的兩大支柱產業。其實,在岳西縣種植茶葉和茭白并非新鮮事兒,更不缺種植的技術,缺的是讓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的銷售渠道。 “您是縣長嗎?幫我賣茭白可以嗎?”這是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老劉給縣領導打電話的一幕。原來,他當晚看著自家收上來的茭白堆放在墻角,又逢茭白處于下市時期,擔心找不到買家著急得很。隨后,他看到客廳墻壁上貼的“扶貧明白紙”,里面的“幫扶聯系人”一欄有縣長的電話,就試著撥打過去。 “沒想到一個電話當晚就見效了。第二天鄉里和村里的干部還到我家,了解具體情況,家里的3000多斤茭白都順利賣掉了。 ”老劉回憶說。 姚河鄉鄉長彭世宏回憶,他當晚接到縣長的電話,于是聯系了一家鄉里的茭白合作社,連夜到老劉家收購了一部分。 老劉經歷的事情,只是沈橋村發展產業扶貧的縮影。王鈺豪說:“村里發展茶葉1300畝,畝均收入2000元;發展茭白650畝,畝均收入2500元。茶葉和茭白兩個產業都有合作社,貧困戶只管種植,銷售的事都交給合作社了。 ” 如果說發展產業讓沈橋村“強身健體”,那么省委辦公廳的結對幫扶則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這是近幾年我陸續收到的書籍。 ”在貧困戶吳家亮家,讀初二的小兒子吳濤抱著一捆書告訴記者,他一開始不知道是誰郵寄過來的,從小學開始到現在,根據學業情況,每年都收到跟年級匹配的課外讀物。 記者看到,好心人送來的書籍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朱自清散文集》等,都是最新版的書籍。 “后來才知道,這些書籍都是跟我家結對幫扶的阿姨郵寄過來的。 ”吳濤說。儲宜平在馬鞍山讀大學,她當天正和養父在家里掃塵。成長在貧困戶的家庭,她感受到的是社會各界對自己的關心和呵護。“跟我家結對的省委辦公廳的干部,每年都資助我2000元,在學習、生活方面給予我不少幫助。 ” 臨近黃昏,記者站在山頭眺望沈橋村,只見群山之間一條條水泥道路如同白練,串起的一幢幢農家小樓宛若畫卷。“昔日窮山村,今朝幸福園。 ”王鈺豪說,現在村里的樓房已經占到97%,“原來是‘泥巴墻,茅草房,支口鍋,鋪張床’,現在是‘不見磚,不見梁,真皮沙發彈簧床,解手不出房’”。 ? |
相關閱讀:
- [ 01-30]【網絡媒體走轉改】洪澤警方水陸共筑安全網
- [ 01-28]【網絡媒體走轉改】秦皇島港值班長的除夕堅守
- [ 01-28]【網絡媒體走轉改】索朗老人一家的“古突”夜:團團圓圓 盡享天倫
- [ 01-28]【網絡媒體走轉改】那一年,我們這樣過年……
- [ 01-22]【網絡媒體走轉改】寧晉褚家莊村民只畫“兩幅畫”
- [ 01-22]【網絡媒體走轉改】:井岡山神山村一年舊貌換新顏
- [ 01-21]【網絡媒體走轉改】田荘:一位“掏糞男孩”的吶喊
- [ 01-19]【網絡媒體走轉改】江西新余:文藝拜年 情暖鄉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