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2月1日電 (記者 馮志軍)2月1日(農歷正月初五),中國春節里的“拜年”活動漸入佳境,但對于假期即將結束的上班族萬雄來說,在享受了和家人短暫的相聚之后,留給走親訪友的時間極為“緊張”。往返于河西走廊與甘肅省會蘭州之間,載滿了一車的禮品需要用最短的時間,逐一去“聯絡感情”。 “一般都是喝一杯茶的功夫,就要起身告別,然后奔赴下一家。”萬雄笑言,相比小時候親朋好友多聚居的生活狀態,現在不僅聚少離多是常態現象,加之平日里大家都很忙碌,而傳統春節“串門”又要求“人到禮到”,雖然感覺這種匆忙像是送快遞一樣流于形式,但也是遵循傳統的無奈之舉。 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是中國人與親人團聚、釋放情感的重要載體。然而,高速發展的中國“速度”亦在春節假期里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上班一族“見縫插針”的走親訪友,或是“返鄉族”與親朋走馬觀花式的短暫團聚,這項家家戶戶最重要的事情——“拜年”活動正悄然變化。 為了節省時間,在廣州上班的甘肅平涼山區“90后”馬旭今年春節選擇坐飛機回家。“咬牙奢侈了一回就是為過年時和親朋互相‘串門’多留點時間,但還是感覺有點焦頭爛額。”他說,農村山路本來就崎嶇,這些天基本都是騎著摩托車捎上大批年貨,像是挨家送快遞一樣,也只能借此方式見個面、送個問候。 在馬旭看來,拜年是農村過年最重要的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最能體現“年味”。不過,短暫的假期已不允許像小時候那樣輕松“串門”,閑坐下來細細品味一下各家的飯菜,好好聊聊各家新年的打算和愿望等。“慶幸的是,這只是拜年方式的簡單化,日益發達的通訊并不會使人心疏遠。” 根據內地媒體連日來公開報道,類似“走親訪友如送快遞”般的匆忙景象,在內地春節期間的年輕群體里屢見不鮮。尤其是一些異地結合的新婚夫妻,需要在新婚后的首個春節輾轉多個城市與親朋團聚,如安徽一對“90后”新婚夫妻今年春節須用八天跑四個城市拜年。 有專家對此指出,春節團拜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春節習俗。過去,拜年的人要圍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見。如今,拜年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傳統的登門拜訪依然沿襲,但網上拜年等新興拜年方式也愈來愈時興。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無論拜年形式怎么變化,人們內心美好的春節祝愿是永遠不變的。(完) |
相關閱讀:
- [ 02-08]中國傳統春節時間跨度超一個月 專家:中國版狂歡節
- [ 02-14]傳統春節火爆“全球購” 海外商家喜迎中國客
- [ 02-11]廣州停辦延續18年傳統春節焰火晚會 節省千萬
- [ 01-17]長街宴臘月節魁星鬧春 去古鎮體驗最傳統春節
- [ 02-16]短信拜年“觥籌交錯” 漸成傳統春節不可缺元素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