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安娜:每到節假日的時候會特別想念,因為從小的時候有經歷過的一些事啊,見過的一些人,吃過的一些東西,好像在這里,不管你怎么精心地做,都做不回來那種味道。 36年前,初到美國讀書,熊安娜獨自度過了第一次在異鄉的春節。 熊安娜:控制不了情緒想家嘛,想家的時候,肯定會有這種情感上的流露。 記者:那時候您多大啊,第一年來的時候? 熊安娜:21歲,20差不多。 記者:是自己來的嗎?那時候家里人,父母都沒有過來。 熊安娜:對。 記者:那你怎么過的?那一年你記不記得? 熊安娜::其實我是自己去給自己做餃子吃,然后我還多做了一點拿去給旁邊的外國人吃,然后我又告訴他們說我們的節日,我越說越高興,外國人看到我,那時候還是年輕嘛,看到這個小女孩,中國來的小女孩英文不好,但是手舞足蹈的來形容她家鄉今天的過年。 就是這個英文不好的中國女孩,一步步在美國完成學業、工作、成家。但是到了春節,熊安娜的目的地還是只有一個。 熊安娜:如果說有一個大的家才可以有一個小的家,才會有每一個人的幸福生活,所以呢,在我們海外的人每次講到家,可能很自然而然就想到自己原根原土的地方,都會這么想,中國。 家是國,國也是家,是你不論去往何方,都不會遺忘的地方,哪怕細微之處,也無聲陪伴。 金嘉納:(名字)中間那個字是按一定的規矩排列的,按輩分排列的,恪遵祖訓,家國思存,就是要遵守祖宗的教導,家和國家才可以存在,這是我們的家族起名的中間那個字,所以她的名字。 中國人把自己的家國情懷,就這樣寫進了名字,留給了記憶,鐫刻在了生命里。 還在忙碌的小伙子叫高欣,端菜、盛湯,雖然一個中午都沒能停下來休息,但是臉上一直都樂呵呵的。 餐廳服務員 高欣:母親前一段時間剛來,過完春節再回家。 這一次是高欣來美國7年中,母親第二次來看他。 餐廳服務員高欣:(母親來得)不算多,很想念她做的菜,(媽媽)幫我包了很多餛飩,做了很多粽子給我備著。 媽媽的愛,支撐著高欣獨自一人在外闖蕩。 記者:你認為家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