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片的蔬菜基地
四川新聞網資陽2月2日訊(記者 楊顏銘攝影報道)一排排新居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一片片產業園成片相連,生機盎然,房前屋后樹木林立……伴著和煦的冬日暖陽,記者走進資陽市臨江鎮太子村,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通村公路、井然有序的農民住房與幾百畝蔬菜種植基地,構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男女老少走村竄戶,臉上洋溢著歡樂祥和的幸福,整個村莊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山還是那座山,但如今這里的天空更顯遼闊,平坦的致富大道已直通這個資陽郊外深遠的山溝。伴隨著精準扶貧的穩步推進,昔日貧窮的太子村如今已走在脫貧攻堅最前線。

寬敞的通村道路
醫療扶貧動真情 惠濟村民暖人心
“新年快樂啊!來來來,坐下來一起吃飯。”上午,記者走進太子村村民李明仲家中,看見院壩內放著兩張大圓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品,一家人生火做飯、洗菜炒菜、貼對聯掛燈籠忙得不亦樂乎。剛進門,李明仲便熱情地邀請大家一起吃團年飯。
大半年前,李明仲還在醫院里接受治療,如今,他雙腿利索,行走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生活越過越好。
6年前,李明仲雙下肢股骨頭壞死無錢接受手術治療,導致病情日益加重,直至不能下床走動。“可以說這6年就沒有好好走過路,每個月要花八九百元的醫療費用。”李明仲告訴記者,自己雙腳股骨頭壞死,逐漸喪失了勞動力,本來在外務工的他只能回家做一些簡單的農活,然而,每月幾百元的醫藥費,一家3口的生活費,女兒讀書的學費,不久就將家中的積蓄花光,全家基本靠妻子一人種養殖維持生計。
在2013年,通過申請、村組評議、公示等程序,李明仲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更好的幫助他們一家脫貧致富,2016年,省市區幫扶聯系部門因戶施策,采取多種措施助其脫貧。“他們家主要是因病致貧,我們就通過醫療救治救助政策,來使他健康脫貧。”雁江區臨江鎮黨委副書記王顯鋒告訴記者。
2016年3月,李明仲在幫扶部門支持下,在雁江區人民醫院實施了雙下肢股骨頭置換術,徹底根治了頑疾,5月已康復出院。“這次治療前前后后共花了近6萬元的費用,在報銷了新農合,獲得民政特補醫療救助專項資金等幫扶后,我自己只花了3000多元。”
記者見到李明仲時,他腿腳麻利,行走穩健,與常人并無差異。“你看嘛,我現在全好了呀,走路穩當得很,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啊!”

李明仲向四川新聞網記者介紹自家的養雞圈舍
產業扶貧“對路子” 村民鼓起“錢袋子”
脫貧攻堅,重在產業,成在產業。太子村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實施 “一村一品”,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圍繞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建設,著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我們依托村里一直以來的種植優勢,因地制宜,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現在共發展大蔥、花菜、辣椒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太子村村主任李益忠告訴記者,前兩年,大蔥價格達到4.5元/斤,每5分地就能有近萬元的收入。
不僅如此,太子村還積極發展生態養殖,利用精準扶貧資金、產業周轉金等資金支持,為全村貧困戶尤其是缺乏勞動力貧困戶提供養殖苗,全年,年出欄羊達到250頭,小家畜2500余只。
“我們家現在養了200只烏骨雞,一般喂養4個月就能出售了。”記者看到,200㎡的養雞圈舍內,李明仲正在往食料桶里添加飼料,成群的小雞圍在他身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三五成群地圍著圓盤啄食。“12月20號開始養的,再喂幾個月就能賣錢了。”李明仲開心地說道。
根據李明仲家庭實際情況,幫扶部門謀劃通過發展養殖業來脫貧。省衛計委無償幫助修建養雞圈舍,免費提供烏骨雞雞苗200只,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包回收。鎮村通過精準扶貧金購買土雞苗30只,能繁山羊苗2頭,幫助其全面發展養殖業。
李明仲通過養殖走上脫貧路只是該村實施扶貧措施的一個縮影,也是貧困戶享受黨的惠農政策的一個佐證。2016年,太子村還發展了家庭農場3家(牛、羊),培育專業養殖大戶30余戶,家家戶戶享受到了政策紅利,感受到了脫貧喜悅。

村民李光普正在自家門前捆綁大蔥
貧困村民建新居 喜氣洋洋過大年
在太子村,水泥大道直通到戶,新建房屋坐落在道路兩旁,貼著白瓷磚的兩層小樓房隨處可見。
年,我們全村異地扶貧搬遷重建新房9戶,農村C級危房重建10戶,D級危房重建7戶,現在村民都全部搬進新家了。”太子村村主任李益忠告訴記者,2016年8月,全村22戶危房和異地扶貧搬遷房屋開始修建,工人加班加點施工,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讓村民在春節前都順利搬進了新家過新年。
記者來到村民李光普家中,嶄新的房屋在冬日暖陽下顯得別樣溫暖,格外耀眼。剛走進去,李大爺便主動介紹起了自己的新居。“以前的房子啊,可以說是不能住人,條件太差了,現在我們一家三口搬進來了,這個年也過得好了,黨的政策好啊。”李光普一家的新居共50多平米,在享受到建房補助后,自家只花費了2000多元。
與李光普一樣,享受建房補貼的還有很多,李明仲就是其中一位。針對李明仲住房存在安全隱患,臨江鎮將其納入2016年第二批建檔立卡貧困戶D級危房改造,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了政策補貼。李明仲告訴記者,如今一家三口住在140多平米的新房很寬敞、很滿意。“現在的房子我們只花了兩萬元,政府補貼了9萬元。”
不僅如此,幫扶部門為李明仲就近聯系了一份砂石廠開車的工作,每月收入達4000余元,他還利用閑暇之余干起了理發工作,賺起了外快。同時臨江鎮農牧業技術指導員還上門服務,指導李明仲和其妻子的培訓種養殖技術,幫助其增產增收。“現在我們一家人都很好,女兒在成都工作,我雙腿便利了也在外掙錢,妻子就在家搞種養殖,日子越來越好。”
掛起了紅燈籠,貼上了新對聯,脫貧的太子村格外熱鬧喜慶、年味十足,家家戶戶的日子也過得是紅紅火火。記者從李明仲、李光普等許多村民的笑臉上,感受到了更多的希冀與期盼;而從王顯鋒、李益忠等幾位干部的笑臉上,讀到的卻是極大的欣慰感與輕松感。這一張張快樂而美麗的笑臉,共同繪就出一個更加美好的新家園;環境優美、產業鮮明、生活舒適、管理民主、鄰里和睦的美好太子村正在建設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