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拿出打開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瓶頸的鑰匙
2017-02-05 17:53:42??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蔡秀明 吳頌潔 |
分享到:
|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當今世界經濟陷入困境,根本問題是增長動力不足。解決之道何在?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指出:“我們必須在創新中尋找出路。只有敢于創新、勇于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瓶頸。” 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 一、創新發展理念 理念引領行動,決定方向出路。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的成效乃至成敗。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金融危機陰影仍在,原有經濟發展模式動力耗盡,在這樣的背景下,唯有創新發展理念,才會有根本性轉變和突破。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創新發展理念,超越財政刺激多一點還是貨幣寬松多一點的爭論,樹立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思路。” 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耗盡,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于消退。同時,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這些因素導致世界經濟整體動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其表象是增長乏力、失業率上升、債務高企、貿易和投資低迷、實體經濟失速、金融杠桿率居高不下、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等一系列問題。面對相對疲軟的世界經濟,一方面各國面對蕭條,通過實施寬松貨幣政策等刺激措施推動經濟復蘇;另一方面經濟衰退引致的國內就業等矛盾激化,進而造成國際關系相對緊張。但事實證明,無論簡單的貨幣政策刺激,還是地緣政治沖突,都無法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動力。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習近平開出良方:“我們既要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要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既要落實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識;既要采取國內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誠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中國把握時代脈搏、洞察發展大勢,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這五大新理念不僅契合中國的經濟發展規律,也同樣契合世界經濟發展規律,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習近平在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說:“很多人都關心,中國經濟能否實現持續穩定增長?比如我們在座的各位國際組織的負責人。中國能否把改革開放推進下去?中國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他回答道:“行勝于言。中國用實際行動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答。今年年初,中國出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突出問題,強調要牢固樹立和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我們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精髓,就是這五大發展理念。”習近平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共建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的世界經濟提供理論支撐。這也說明中國發展理論正在產生外溢效益,我們也真誠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理論的“便車”,分享中國經濟理論的“紅利”。 |
相關閱讀:
- [ 02-04]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戰略思維
- [ 02-04]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中國方案"篇
- [ 02-04]“近平真是個好后生”——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 [ 02-03]“近平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于為民辦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 [ 02-0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2016年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述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