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的密林里,竟然藏著一口民國水井。近日,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在紫金山二道溝附近發現一口水井。這個地方“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歷史上并沒有多少人居住,為何會突然出現一口水井呢? 1 山林里驚現一口水井 近日,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聞慧斌處長和南大文化遺產研究所的學者、南京文保志愿者一起巡查紫金山范圍內的文物。在走到中山書院和葉恭綽墓之間的二道溝時,一行人在樹林里驚奇地發現了一口水井。 這口水井的井壁、井欄都用古舊的青磚砌成,井欄外面有一層水泥。“這些青磚,常見于民國建筑,我判斷這口井很可能是民國時期挖的!”在紫金山又發現一處文物點,聞慧斌感到很興奮,但這個井有什么樣的歷史,他有點犯難了。 “水井是供人取水用的,照理說,水井一般都出現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像老城南這樣的老城區,民居建筑里就有很多水井,但這個地方出現水井,讓人難以理解!”聞慧斌說,民國時期,紫金山上的建筑主要是朱元璋、孫中山等歷代名人的陵墓,沒有多少人住在山里,二道溝這個地方也沒有村落,為什么這偏僻的山林里會有一口民國水井呢? 2 專家初步判斷水井身份 聞慧斌初步判斷,這口水井有可能是1937年南京保衛戰之前,駐守在這里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官兵們留下的。 據史料記載,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國民政府在南京周邊建造了大量防御工事,也就是俗稱的地堡暗堡,其中設在紫金山上的碉堡就超過100個,目前還留存有數十座。駐守在這些碉堡中的,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官兵。 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戰中,教導總隊的官兵依托紫金山防御工事,頑強抵抗來犯日軍,斃傷大量進攻的日軍第16師團官兵。 “我覺得這口水井應該是當時防御工事的配套設施,是讓守軍取水用的。”聞慧斌說,在距離水井發現地不遠,就有數座當時的碉堡。“當然,水井的真實身份,我們還會進一步考證,也希望熟悉紫金山的市民為我們提供線索!”聞慧斌說。 |
相關閱讀:
- [ 02-06]民國少數派:獨身女性和她們背后的獨身現象
- [ 01-30]吉克雋逸春晚上佩戴的“皇冠” 竟是民國時期的
- [ 01-10]陳紫函戴向宇《珍珠耳環》 演繹民國虐心愛戀
- [ 01-06]云霄發現一本民國時期醫學手抄本 保存完好
- [ 01-02]民國風小鎮元旦吸引貴州民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