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茂老人
四川新聞網(wǎng)資陽2月6日訊(記者 楊顏銘 攝影報道) 家風純正,雨潤萬物。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訓……綿綿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孕育出無數(shù)珍貴的祖訓家風,時至今日,它們?nèi)蚤W耀著奪目光彩。在資陽,范茂老人將范氏始祖士會的10條祖訓代代相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為人本分,勞作勤懇。崇德重信,樂善好施。窮不墜志,富不驕奢。順時而謀,應世以動。讀書傳宗,教子育女。”2月6日,記者剛走進資陽“最美家庭”范茂老人家中,就看到客廳墻上的十則訓言,格外引人注目。祖訓旁邊掛著的是范老對后輩的期望:“政治進步,道德高尚。好學上進,勤儉節(jié)約。家庭和美,教子有方。拼搏苦干,造就夢想。”文字雖不長,但飽含深意。
條條祖訓背得滾瓜爛熟,并且在生活中實實在在踐行。范茂老人一家便是如此。
英模老人戎馬一生 夫妻攜手共渡風雨
2月5日下午,記者見到了范老爺子,雖是因戰(zhàn)六級軍殘,但身無大恙,微胖富態(tài)的面頰依然泛著紅光,身體格外硬朗,說話鏗鏘有力。
范老出生于1933年,祖籍是河北張家口。現(xiàn)在是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離休干部,在老一輩資陽人中算是小有名氣,不少人一直記著他以前的職務,親切地稱他“范參謀”或者“老革命”。
1949年,范老被選上中進入察哈爾軍區(qū)機要訓練隊進行訓練,1950年被分配到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工作。由于識碼能力強,譯電速度快,他被評為了機要譯電紅旗手。
據(jù)范老介紹,當時機要處位于香山。1951年的夏天,毛主席到香山參加舞會,在舞會上,他注意到了年輕的范茂,得知他是譯電紅旗手后,毛主席欣賞地說:“好!好好干,可以到基層去鍛煉鍛煉,提高提高。”應了毛主席這一句話,正當年輕的范茂一腔熱血,干勁十足,“我要下基層,好好鍛煉提升自己!”同年年底,他離開機要處,調(diào)到了軍委空軍,之后又在西南軍區(qū)、四川茂縣軍分區(qū)、內(nèi)江軍分區(qū)、資陽縣人武部等部門工作,期間參加了黑水戰(zhàn)役、草地戰(zhàn)役等重大戰(zhàn)役,立下了大功勞,1957年被成都軍區(qū)授予二級英雄模范稱號。

范茂老人一家榮獲資陽十佳“最美家庭”
回憶起這段難忘寶貴的經(jīng)歷時,范茂老人依然記憶猶新、滿臉笑容。
轉(zhuǎn)業(yè)后,范茂來到了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任職,工作認真負責,曾被評選為四川省勞動模范。老爺子平時為人和善,鄰里關系融洽,十分受人愛戴。但每每提到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時,范老總不忘向人介紹他的妻子。
“要說優(yōu)秀品質(zhì),我的老伴才是一個典范。”范老告訴記者,自己的原配妻子在結(jié)婚15年后去世,留下了兩個兒子,繼配妻子張素芳視如己出,苦心撫養(yǎng)幾十年。“妻子(張素芳)的父親因病早亡,母親也身患殘疾。為了養(yǎng)大弟弟妹妹,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一直未婚。直到弟弟妹妹們都參加工作、并且成家后,她才放下心來考慮自己的婚事。還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干部,還被評為縣、市三八紅旗手。”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6年2月19日,張素芳老人因病去世,享年79歲。范老把妻子的生平事跡和葬禮上所有人對妻子的追思記錄下來,整理成了冊子。范老說:“這本冊子我會讓兒孫們代代傳下去,希望老伴的優(yōu)秀品質(zhì)能對后代有所啟發(fā)。”

范茂家中懸掛的祖訓和對后代的期望
千年祖訓代代相傳 家風鑄就“最美家庭”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為人本分?”“勞作勤懇!”
“拼搏苦干?”“造就夢想!”……
一唱一和、一問一答,將祖訓、期望爛熟于心牢記于腦,這是范老與10歲小孫女的常態(tài)聊天內(nèi)容。
“忘記祖訓沒有?還記得期望不?”每當兒孫們回家,范老就會及時檢查他們的“功課”。他告訴記者,為了不讓兒孫們對祖訓淡忘,他把十條祖訓和期望內(nèi)容裝裱成相框,讓每個孩子都掛在自己臥室里,時時提醒。“ 一刻也不能忘,不僅要爛熟于心還要付諸于行。”
年輕時,范老隱藏起生活的家庭重擔和哀傷,積極踐行家庭美德,幾十年來,以身示范,崇德重信、孝老愛親。嚴格要求兄弟姊妹好學上進、勤儉節(jié)約、家庭和美,時刻教育兒孫不忘祖訓、不忘家風,每年要求兒孫對照祖訓查找不足。收集好的家風家訓制作成手冊,以此啟發(fā)后世子孫,將家訓代代相傳。
“為人本分,勞作勤懇。崇德重信,樂善好施。窮不墜志,富不驕奢。順時而謀,應世以動。讀書傳宗,教子育女。”簡短的40個字,凝聚著老祖宗智慧的沉淀、飽含著對后人的期待。
“政治進步,道德高尚。好學上進,勤儉節(jié)約。家庭和美,教子有方。拼搏苦干,造就夢想。”這是范老兄妹5人以祖訓為基礎,再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思想寫出的“對后代的期望”。他說:“一個是古,一個是今,兩者結(jié)合起來,才能樹立起好的家風。”
范老的大孫兒和二孫兒就讀的是專科學校,但因為從小受到良好家風和千年祖訓潛移默化的影響,將“好學上進、拼搏苦干”化為了生動實踐。“本來是讀的專科,上大學后他們也都很努力,不僅完成了專科學業(yè),還順利讀完了本科課程,成功專升本,今年7月就能夠拿本科畢業(yè)證了。”范老特別欣慰。
不僅如此,范老還告訴記者,三孫兒在郫縣某航空學校讀書,因為課程頗多,比較艱辛,曾經(jīng)萌生了輟學的念頭。范老得知后,多次拿祖訓和期望為他指點迷津,鼓勵他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我就跟他說,你在奶奶墳前怎么保證的,祖訓里面說了崇德重信,承諾之事怎可變卦?”多次勸導后,大孫兒再也沒有放棄求學的念頭,時時以祖訓要求自己,貫穿于生活。
“不圖他們多優(yōu)秀,但愿我的子孫后代都能牢記祖訓和期望,繼承范家樸素的家風,做一個正義和善、誠實守信的人。”在范老看來,好的家風、家教不僅在代與代的延傳中確保了家族成員的健康成長,對其而言不僅是一種無形的規(guī)約,更是一種潛在的人生信仰,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其家風的“流動載體”,到一方就影響一方、熏染一方。
國之棟梁出于家之苗圃,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好家風,社會風氣才有好的基礎。以家訓促家風,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揚社風,讓家風家訓家規(guī)這種古老又有生命力的道德“教科書”發(fā)揮出潤物無聲的教化功能,才能更好地讓家風家家遞代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