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號2月7日電(記者 榮啟涵) 當地時間2月5日下午,經過53天內陸冰蓋的艱苦作業,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昆侖站隊結束了內陸考察任務,安全返回中山站。 昆侖站位于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處,是南極地區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惡劣的科考站之一。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昆侖站隊由25名隊員組成,于2016年12月15日從中山站內陸出發基地啟程,當月30日抵達昆侖站開展工作。 據昆侖站隊隊長魏福海介紹,科考隊在昆侖站工作期間,完成了深冰芯鉆探科學工程的現場實施、昆侖站巡天望遠鏡及其支撐平臺的檢測與維護、冰流速點測繪、冰蓋物質平衡監測、大氣垂直結構監測等科研項目。同時,為中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降落昆侖站提供了地面保障,積累了南極冰雪機場跑道實施經驗。 深冰芯鉆探科學工程的現場實施負責人張楠介紹說,本工作季完成深冰芯鉆探66回次,鉆進深度達到146.21米,并獲取相應冰芯樣品。目前總鉆進深度突破800米,在現場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復雜冰層鉆進經驗,總結了更為豐富的復雜工況鉆進參數優化組合。 張楠說,深冰芯具有高保真性,像樹木年輪一樣,記錄了氣候環境演化規律的重要參考指標,對于了解過去的氣候變化、認知當前地球所處的氣候階段、預測未來變化趨勢,都具有重要意義。 天文方面,今年昆侖站隊完成了第二臺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和能源支撐平臺PLATO-A的維護,更新了AST3運控數據系統和天文臺址監測自動氣象站。 據介紹,今年考察隊以國際最高環境標準執行內陸考察任務,不讓一片廢棄物留在冰蓋。回收廢油、排泄物、污水等共計620桶,所有廢棄物全部分類帶回進行后續處理。 第33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介紹說,今年昆侖站隊科研人員開展了全面的科研工作,科考內容涵蓋了歷次南極考察的全部學科。25名隊員來回跋涉2600多公里,經受了極地酷寒、暴風雪、白化天、冰裂隙、軟雪帶、高原缺氧等考驗,圓滿完成各項預定科考任務。 |
相關閱讀:
- [ 02-04]中國南極科考隊刷新海上最南科考紀錄
- [ 12-05]持續60年 日本第58次南極科考隊啟動科考活動
- [ 12-02]哈科考隊開啟南極之旅 計劃將國旗插上最高峰
- [ 12-24]日本南極科考隊抵達昭和基地 首次有女隊員加入
- [ 11-08]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號出征 為期159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