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2月7日電 題:云南麗江再曝“游客被打”事件調查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字強 林碧鋒 楊靜 近日,網絡曝出云南麗江連續發生“游客被打”事件,引發社會公眾對麗江旅游安全秩序的擔憂。“游客被打”事件為何會接連發生?是什么原因造成“游客被打”?當地旅游監管部門針對問題采取了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打人方:認錯并公開道歉 “不想再理會這件事情了。”這次麗江“游客被打事件”中的被打游客趙某,7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相關部門強化監管,呼吁游客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他建議不要因此誤讀麗江。 2月4日,趙某發微博稱,自己一家8人到云南麗江古城一家飯店吃飯,因催著上菜被辱罵,雙方發生爭執,后被飯店人員追打、尾隨。麗江古城警方5日通報證實此事,并對打人者文某等5人處以行政拘留和罰款。 6日,飯店店主曾女士在網絡公開發文致歉,講述事件經過。她稱“事出有因”:被打游客趙某謾罵老人并摔碗在先,態度蠻橫且拒絕道歉。事發當天的監控視頻隨即傳出。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男子隨手摔了服務員剛端上桌的一碗豆漿。曾女士指出,摔碗者就是趙某。 曾女士發文稱,當天上午10時左右,游客趙某一行八人,第三次來到飯莊就餐。因一碗豆漿上遲了,沖著曾女士的母親大吼,老人解釋之后,趙某依然大喊大叫。待豆漿上桌之后,趙某一手將碗摔在地上。曾女士上前與之理論,趙某依然罵罵咧咧。 隨后,曾女士聯系男子文某前來協助處理,文某到來之后雙方僵持不下。趙某報警,經警方協調后,趙某一行人離開飯店。行至一巷子口時,文某伙同若干人對趙某實施毆打。隨即,警察返回現場,將動手的人一一抓捕。經麗江市古城區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趙某為輕微傷。 麗江市古城區警方7日證實,網上所傳視頻屬實。曾女士告訴記者,網絡公開文章確實為自己所寫,己方打了人,為此深感抱歉,甘愿受罰。“希望各界人士理性對待此事,不要放大偶然事件,少一點網絡暴力,多一點理解與尊重。”曾女士說。 網友:必須加強監管 近期,麗江接連曝出兩起游客被打事件。記者梳理發現,不少網友因此質疑麗江旅游安全,也表達了擔憂。網友“大福”表示:“想去又卻步,愿云南山水常青。”網友“滄桑的世界點著燈”則說:“對監管不力的要撤職,對野蠻無理的要嚴懲,不要讓一些人的不文明行為糟蹋了天然的美景。” 隨著事件調查結果的公布,更多網友的觀點更趨理性客觀。網友“云霏煙雨”表示:“去過云南三次,春節剛去過,感覺民風不錯,遇到的店家都很好。其實此類糾紛在很多地方也有,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不應該刻意放大。” 作為一名去過云南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旅游的游客,張詩祎認為,出去旅游享受一方風土人情、玩得開心才是重點,游客有時也需要學會入鄉隨俗。一方面,當地應該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以熱情好客的姿態去迎接游客;另一方面,熱門旅游區游客多,服務質量有時跟不上,游客也需要理解和包容。 針對網上質疑云南旅游安全的一些聲音,云南人張極坦言,有關部門必須采取積極措施整治旅游亂象。 專家:理性看待事件,監管需要出實招 針對麗江連續曝出“游客被打”事件,麗江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麗江旅游環境整體上是安全的,發生游客被打事件屬偶發,希望廣大網友不要偏聽偏信,理性客觀看待事件本身。 該負責人表示,針對麗江旅游發展薄弱環節以及不規范問題,麗江市已經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出臺了《麗江市深入開展旅游行業整治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工作方案》,集中整頓包括不合理低價游、欺客宰客等不規范現象,集中查處一批典型案件,深化行業協會改革,加強行業自律,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加強綜合監管。 而對于“麗江接連曝出旅游亂象”的問題,不少專家建議,規范麗江旅游秩序刻不容緩,需要出實招。 云南納西學研究會會長楊福泉認為,連續發生在麗江的兩次游客被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麗江旅游秩序急需進一步規范,旅游監管等相關部門需要完善應對機制,及時公布事件真相,回應社會公眾關切。 楊福泉建議,相關部門應該深刻反思,吸取教訓,集中整治,加強監管,規范旅游秩序,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加強游客安全教育,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一定要為廣大游客提供安全、文明、舒心的旅游環境。 同時,楊福泉也表示:“廣大游客也需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更要提高自身文明素養,遵守旅游法規,對自身言行負責,做文明游客。” |
相關閱讀:
- [ 10-09]社會 日照回應游客被打:點餐時與店主起爭執互毆 | 4歲男童被扶梯卡住身亡
- [ 10-09]日照回應游客被打:點餐時與海鮮店主起爭執互毆
- [ 02-02]張家界曝旅游服務差 懷孕女游客被打面臨流產(圖)
- [ 10-09]南靖部分土樓居民擅自收費 疑"上樓費"起爭執游客被打
- [ 12-21]從"憤怒的老驢"到游客被打 三亞游客安全引熱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