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至10月,7個月時間,一男子連續盜竊17輛轎車,并通過他人銷贓,涉案金額達50余萬元。近日,經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姜永舵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個月;幫他銷贓的韓傳剛因盜竊罪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零六個月;為姜永舵偷車提供幫助的謝某因盜竊罪被判處罰金2000元;7名購買贓車的人因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受到刑事制裁;另有一人試圖“黑吃黑”,也因搶奪罪獲刑。 偷車成了“職業” 姜永舵雖然年僅27歲,卻已因盜竊罪兩次受到刑事處罰。服刑結束后,他想起獄友說的“偷車容易、花錢痛快,只要膽夠大”,他的手又癢起來。2015年4月10日凌晨,姜永舵來到寒亭區一開放式小區。“這種小區管理不嚴格,不會安裝監控,車也是隨意停在樓下,方便行動。”很快,一輛停放在花壇邊的瑞納轎車進入他的視線。 姜永舵的作案工具很簡單,包括梅花螺絲刀、手電筒、口罩、手套等。夜黑天冷好下手,僅用兩三分鐘,他就把車打著火開走。因為害怕被車主跟蹤,姜永舵逃離現場后就將車牌摘下來,并拆掉車上的GPS定位器。就這樣,車主尚未察覺,姜永舵早已駕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有了第一次的作案經驗,姜永舵立刻著手準備第二次作案。4月17日凌晨,僅僅一周后,他來到濰坊昌邑一小區偷竊。他自覺偷盜經驗豐富,自認為作案不留痕跡,越發猖狂,每隔幾天就出去偷車,次次得手。他甚至在去青島游玩途中,還伺機偷了一輛轎車。偷車,逐漸成了他的“職業”。 “鼠車”微信群里賣贓車 姜永舵連續作案,讓當地居民人心惶惶,引起了警方高度重視。警方將多起失竊案串并,通過縝密偵查,成功抓獲姜永舵,并順藤摸瓜,抓獲幫助其銷贓的韓傳剛等人,一舉打掉該盜銷團伙。 說起二人的相識,韓傳剛提到了一個叫作“鼠車”的微信群,“這是一個專門偷車、銷贓群,里面的人都是干這行的”。“鼠車是行話,大家一看就知道來路不正,雙方都心知肚明。”韓傳剛交代,在姜永舵發布第一條出售“鼠車”信息時,他就注意到了,主動聯系還幫其迅速賣掉了車,從中得到700元“介紹費”。 看到韓傳剛手上買主資源廣,姜永舵偷車成功后就直接告訴韓傳剛。一人專心“弄貨”,一人負責“銷售”,二人心照不宣,作案越來越頻繁。韓傳剛交代,姜永舵偷盜的17輛轎車,全部由他賣到了河北、山東等地,他每次會分得700元左右的“介紹費”。正常情況下,這些車正規銷售價格約為2萬元至3萬元,但在他這里購買不到1萬元。 有人買贓有人“黑吃黑” 無論是姜永舵、韓傳剛,還是買車人,都知道盜竊車輛涉嫌犯罪,明知是贓車而購買觸犯法律。因此,買賣雙方交易時都力求速戰速決,看好車輛立即付款,半個小時內就各奔東西。但也有例外,例如何風陽。 1992年出生的何風陽一直想成為“有車一族”,但囊中羞澀。2016年6月,他在微信群里看到韓傳剛發布的車輛出售信息,原本7多萬元的小轎車只賣9000元,頓時動了心。 雙方在山東威海火車站見面后,何風陽發現車沒有牌照、沒有手續,讓他更加確信這是一輛贓車。他推說車況還行,就是假車牌太明顯了,要求韓傳剛拆掉。就在姜永舵、韓傳剛拆車牌時,何風陽突然跳上車駕車跑了。“車是偷來的,他們做賊心虛,我搶走了他們也不敢報警。”何風陽很得意。 看到有人明目張膽地搶車,姜永舵感到憤怒,他想辦法找到了何風陽的身份證和住址等信息,并立即趕了過去。“他給我發短信,說了我家的地址,還說他現在就在我家,什么時候給錢了什么時候走。”何風陽見狀,就說自己湊不齊9000元,只能給4000元,要不然就報案。姜永舵只好答應。 經查,購買贓車的加上韓傳剛共有8人,其中有人購買多輛贓車,他們低價購買后再輾轉賣到外省,從中賺取差價。隨著姜永舵、韓傳剛等人落網,購買贓車的人均因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獲刑,而何風陽則因搶奪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二個月。 辦案檢察官介紹,根據刑法規定,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行為。檢察官提示,不要認為只要沒有親身參與盜竊等犯罪行為,僅僅收購贓物就不違法。貪圖便宜收購贓物的行為對盜竊等源頭犯罪起到了支持、鼓勵作用,危害了社會管理秩序,侵犯了被害人的財產所有權,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
相關閱讀:
- [ 09-13]電動車GPS定位幫大忙 漳州民警搗毀一銷贓窩點
- [ 09-08]夜巡“釣魚”賊 長泰警方牽出背后銷贓團伙
- [ 08-13]詔安一男子騎贓車欲開往廣東銷贓 被民警徒手擒獲
- [ 08-12]扒竊銷贓分工明確 合伙盜竊超市顧客獲刑
- [ 08-04]毒癮實施盜竊 銷贓購毒進牢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