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2月10日電(楊娜) 甘肅省政府辦公廳近日披露的一份《2017年全省穩定糧食生產行動方案》稱,甘肅將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旱作節水農業等多種方式穩定糧食生產,為經濟發展、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甘肅糧食“十三連豐”,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切實保護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甘肅制定此方案。 資料圖 收割機在麥田中收割。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攝 《方案》要求,甘肅將著力調整主要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和品種品質結構,加快推進糧食種植規模化、生產機械化、服務社會化,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實現面積減少、單產提高、總產穩定的目標。 其中,在穩定夏糧、秋糧生產水平,提高機械作業水平的基礎上,2017年確保全省糧食面積穩定在4100萬畝以上,全省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其中,小麥穩定在1150萬畝,玉米穩定在1450萬畝,馬鈴薯穩定在1052萬畝。 提升耕地質量水平是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甘肅提出,確保全省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5200萬畝,做到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下降。大力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高標準糧田。重點完成100萬畝耕地質量建設任務,全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5200萬畝,確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任務。 同時,甘肅還推進旱作節水農業。在中東部旱作農業區重點推廣1500萬畝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和馬鈴薯黑膜全覆蓋壟作側播技術,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河西、沿黃灌區為重點,推廣膜下滴灌、壟膜溝灌高效農田節水技術1000萬畝,實現畝均節水100方,總節水10億方。 以培育一批高產穩產、附加值高、適宜機械作業及肥水高效利用的糧食作物新品種為基礎,甘肅加快良種更新換代步伐。并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以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集成組裝區域性、標準化、可持續、可推廣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服務主體,發展耕種收全程生產性服務。 在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水平方面,甘肅制定完善防災減災預案,提早做好救災物資準備。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大力推進科學抗災,指導農民因時、因地落實防災減災技術,實現由被動救災向主動防災轉變。積極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范圍,創新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提高防范自然風險能力。 利用糧食生產扶持資金進一步擴大的契機,甘肅規定各地要進一步用好用足整合項目和資金,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除增加投入外,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督促檢查等方面,甘肅亦作出規定,保障穩定糧食生產行動的開展。 |
相關閱讀:
- [ 02-07]南安市侖蒼鎮園美村幾十畝農田被填埋
- [ 01-16]農資包裝廢棄物成農田污染“炸彈”
- [ 12-28]浙江一村支書違法占用農田建別墅 被立案調查
- [ 12-20]高標準農田建設 千畝糧田變良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