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大涼山,蒼茫小相嶺,一幅鬼斧神工的雄偉畫卷在眼前鋪開。” 瓦祖領工區的有一項特別的工作任務,就是專門負責沙馬拉達隧道一帶的線路維護和病害整治。
隧道內軌道的弊病,只能靠探照燈一點一滴照亮 傳承:將“瓦祖精神”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2月初的瓦祖吹著刺骨寒風,幾乎都快要把人吹翻,手暴露在寒風中就基本不能握筆寫字。然而這并不是這里氣候最惡劣的時候。今年24歲的彝族小伙侯旭,來瓦祖線路工區才6個月,是最這里年輕的工人。跟同齡人不一樣的是,侯旭在工作之余不僅不能打電腦游戲,甚至連普通手機聊天都很少。24歲就要面對鐵路上艱苦又有些乏味工作,對于普通人來說或許很難,但是侯旭有著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師傅都能干25年,我為什么做不到?”。 侯旭的師傅正是在這里堅守了25年的黃安榮,黃安榮的悉心教導加上侯旭的吃苦耐勞,這份工作侯旭很快就上手了,“我平時晚上,就跟師傅們聊聊天,請教一下工作上遇到的困難等等。”。對于未來的規劃,侯旭告訴記者,他想和師傅們一樣,一直在瓦祖堅守下去,“以后我還愿意呆在這里。因為我的師傅們在這里堅守了二三十年,他們把這種精神及時傳給我,我作為一個年輕人,應該不怕苦、不怕累。” 如今的瓦祖線路工區小花園有了、小菜園也有了,還先后在營房內配置了熱水器、電視機,裝上了電視接收機等設備。這里,儼然成為了一個溫馨的家園。“希望‘瓦祖精神’能一帶又一代的傳承下去。”這是所有瓦祖線路工區員工們的共同愿望。(部分圖片由成都鐵路局提供)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