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2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金梁)2016年,浙江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在這背后,有效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一開年,全省就有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從東海之濱到浙西山麓,從杭嘉湖平原到甌江兩岸,各地吹響擴大有效投資的“集結號”。一年來,圍繞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全省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9571億元,增長10.9%,為浙江經濟發展不斷增添新動能。 大項目推動大發展 總投資200億元的太湖龍之夢項目正進入關鍵施工期,計劃在1000天內建成集星級酒店群、太湖古鎮、動物世界、大馬戲等于一體的大型度假村,目前工期已經接近三分之一,鉆石酒店、雅士酒店、動物世界酒店、歡樂世界酒店已經拔地而起。 2016年,全省上馬了一批像太湖龍之夢項目這樣的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動輒投資幾十億元乃至上百億元。 金塘中澳產業園占地1萬畝,園內將有貿易、加工、現代服務業、澳洲風情小鎮等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浙江山水六旗國際度假區項目,總投資將超過300億元,建成后可輻射周邊300公里區域城市,每年吸引1200萬名游客。 2016年1月4日和7月22日這兩次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共有1282個項目參加,總投資約14000億元。截至2016年12月底,所有項目100%實現開工建設,當年完成投資3300億元。僅這兩批集中開工項目,就新增就業崗位約150萬個。 2016年,浙商回歸全年到位資金約3450億元,增長12.5%。其中新引進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78個,15億元以上項目174個,30億元以上項目69個。 大項目推動大發展,大手筆顯示大格局。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表示,浙江經濟要由大變強,需要“頂天立地”的大投資,謀求大好項目、高新產業,才能乘勢而上。 補短板聚力促轉型 有效投資關鍵在于投資的質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投資重點要在提高有效性上下功夫,補齊發展中結構性失衡的短板。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保投資分別增長35.3%、17.6%、14.3%、51.9%。 擴大有效投資,首先瞄準產業結構不合理這塊短板。上海大眾寧波分公司、貝達藥業抗癌藥擴建項目、浙江億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生產線等一大批重大工業項目建成投產,有效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集聚發展;波音飛機完工和交付中心、樂視超級汽車等項目正式落戶浙江;舟山綠色石化等項目也于近期獲得核準。這些優質產業項目,是調結構的主力軍,成為浙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基礎設施投資是補短板的重要內容。2016年,浙江進入一個高水平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發力期。如杭州至臨安、杭州至富陽、杭州至柯橋、寧波至奉化等都市圈城際軌道交通以及杭紹臺高速公路等開工建設,杭州至海寧城際鐵路、杭紹臺高鐵和甬金鐵路先行段等也已開工;龍浦高速、富春江船閘、杭州紫之隧道等建成投用,進一步緩解交通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 惠民生,是有效投資的題中應有之義。浙一醫院余杭院區、省民政康復醫院、浙北醫學中心等民生工程項目去年相繼上馬,將對推動我省公共服務均等化發揮重要作用。 高效率源于優服務 2016年,全省上下營造抓早抓快抓好有效投資的工作氛圍和建設環境,凝心聚力促開工、比學趕超抓建設、攻堅克難強推進。 為了擴大有效投資,省級各部門和各地政府當好“店小二”。2016年以來,我省繼續完善省、市、縣三級領導聯系服務項目制度、銀項對接制度、重點項目專題協調制度等工作機制……通過諸多創新舉措,來提升服務水平和投資效率。 我省通過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放管服”和“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加大簡政放權改革力度,全省行政許可事項從554項減少到516項,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從138項減少到97項,讓有效投資“放心來、快速投、投順心”。 同時,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減輕稅費負擔,推廣PPP、特許經營等投資模式,充分發揮各類產業、投資基金的撬動功能,來激活民間投資活力,讓民資“進得來、有錢賺、留得住”。 [短評] 擴大投資 貴在有效 當前,浙江經濟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發展經濟要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一系列數據表明,浙江擴大有效投資,正是抓住了經濟發展的“牛鼻子”。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穩增長首先是穩投資。投資不會從天而降,干字當頭才是真。2016年,我省牢牢抓住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重大項目招引和推進力度,釋放民間投資活力,加強項目要素保障,多措并舉綜合施策,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擴大投資,貴在有效。2017年,我們要繼續狠抓浙商回歸、高端制造業等重大項目招引,讓有效投資為浙江經濟的穩中有進蓄積新動能。要聚焦以特色小鎮、研發投入、科創大平臺為主的創新驅動投資,聚焦以八大萬億產業、工業技改、大好高項目為主的產業升級投資,聚焦以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新型城市化為主的補齊短板投資,實現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 |
相關閱讀:
- [ 02-10]昌都市工商聯做好非公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
- [ 02-10]去年廈門GDP比上年增長7.9% 服務業成經濟增長主引擎
- [ 02-10]經濟創新發展政策就要“虛實并舉”
- [ 02-10]建甌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年產值達30.8億元
- [ 02-10]政策支持 項目引導 資金補助 順昌縣多舉措發展林下經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