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奔赴四川汶川、青海玉樹、云南曲靖、撫州唱凱決堤等災區一線,第一時間幫助受災群眾。 央視網消息(記者 袁育堃)包餃子、看春晚、嘮家?!c殘疾人家庭一塊過春節,從除夕到初七,一刻不停歇。這是曾凡娣2017年的春節。因為樂于助人,名字諧音相似,在江西新余,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阿凡提”。 今年61歲的曾凡娣,獲得過多個榮譽:“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志愿者”、“中國紅十字會終身志愿者”、“江西省紅十字奉獻獎”、“新余市婦女兒童慈善獎先進個人”、“感動新鋼好員工”,入圍“中國好人榜”……然而,他并沒有停下助人為樂地腳步,總是看別人還需要什么,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 1982年,26歲的曾凡娣還是新鋼公司一位普通爐前工。爐前工是最前沿、最艱苦的工作崗位之一,除了苦、累、臟之外,還有一定的危險。在一次工作中,曾凡娣頭部左側太陽穴附近不小心被榔頭擊中,當場昏迷,生命垂危,工友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搶救。 經過三天三夜與死神搏斗,曾凡娣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浴火重生后的他對人生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 “如果說是父母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么是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將我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所以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幫助別人?!痹叉愤@樣說到。1995年10月,因工傷后遺癥頻發,39歲的曾凡娣提前退休。從此,他開始奔波在志愿者服務的路上,而這一奔波,就是22個風雨春秋。 由于天生好學,不甘寂寞的曾凡娣學會了電工、鉗工、鉚工、泥工、木工等各種技能。憑借一身的手藝,他走街串巷賺取零花錢。忙碌之余,街坊鄰居的煤氣灶、熱水器、水龍頭壞了,他都會熱情地義務幫助修理。當時市里還沒有統一的志愿者組織,曾凡娣就已經在無形中成了一名社區志愿者。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讓數百萬群眾痛失家園。曾凡娣看到電視上播出汶川地震的慘狀,坐不住了?!拔乙膮^!”面對災情,已經52歲的他發出了蕩氣回腸的吶喊。 背上行囊,帶著一個裝滿萬用表、扳手、管鉗、榔頭等工具的修理箱,曾凡娣踏上了前往四川當志愿者的征途。在災區,他和來自其他地方的志愿者組成“大愛”援建醫療隊,創辦了“大愛德智帳篷小學”,讓災區的孩子們不會因為大災而落下功課。 回到新余后,曾凡娣依舊對災區念念不忘,7月1日,當月的退休工資發下來后,他又向朋友借了一些錢,再次前往災區。從2008年至今,曾凡娣前后5次往返于災區,盡其所能地幫助那里的人多做些事。 受曾凡娣的影響,包括他的妻子、女兒、兒子在內全家人都參加了志愿者。他和妻子、姐姐還與江西省紅十字會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書。 “雖然他沒讀什么書,也沒什么錢,但是我們跟著他學到了什么是愛?!痹叉返钠拮狱S榮蘭自豪地說道。 2011年3月,受新余市紅十字會的邀請,曾凡娣成為一名專職紅十字志愿者。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全市先后有400余人積極主動加入到新余市紅十字志愿者的行列,并涌現出大批優秀志愿者和星級志愿者,打造了“紅十字志愿服務”品牌,他也因此成為新余市紅十字志愿者的標桿。 就在前不久,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11部門組織開展的2016年宣傳推選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活動公示名單中,曾凡娣入圍“100個最美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