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 鐵腕出擊,重拳整治,何以效果不佳?不少網友和媒體都發表了看法: 網友評論: @不愿透露姓名的改造人:風景不錯,被人給污染了。 @ZH-B-box:文化缺失,過度商業,管理不到位現在越來越明顯。 @哇甜甜:游客不能因為個別旅游市場混亂而成為抵制的理由,政府部門也不能因為不缺少游客而成為不去治理的理由。 @納智杰:規律與秩序要有強有力的制約,形成監督監管考核機制,明確責任,拒絕部門推諉扯皮,從根上遏制,不要讓制度成為空話! @回眸4210:惡性競爭,打著低價游的幌子,強制購物,必然導致服務質量下降,影響云南形象。 媒體觀點: 光明網評論員:屢屢發生的毆打坑蒙游客事件,并非云南旅游發展之路上的不能避免之事。相反,對這種事件不依法依規“頂格”處之,會遲滯旅游市場的發育及其拓展,甚至毀掉這個于云南而言可謂得天獨厚的綠色產業。 南都社論:阮省長“背后有人”的怒斥和“州市和縣級政府要承擔起責任”表態,提示人們不能忽略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旅行社違法操作、導游生硬蠻橫、購物店強制游客消費的表象背后,是否存在市場主體和一些公職人員的利益輸送,相關職能部門是否涉嫌不作為? 法制日報:對于一個旅游城市來說,發生“游客被打”事件是極其惡劣的,一起都不能原諒,何況連續發生。有關方面千萬不能有偶發心態。正如有識之士指出的,連續發生在麗江的兩次游客被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麗江旅游秩序亟需進一步規范。 人民日報:云南旅游形象不斷蒙羞,如何化解旅游投訴率全國居首的尷尬,怎樣根治旅游市場亂象?斬斷旅游業黑色利益鏈,尤需拿出猛藥去疴的決心、重典治亂的勇毅。 為什么總是云南?云南旅游亂象的癥結在哪?云南旅游負面事件何時休?怎樣做才能恢復大家對云南旅游市場的信心? 一問:該如何看待云南旅游沖突事件? “游客被打”無異于旅游城市被“打臉” 央視特約評論員徐慨:對于一個以旅游為支柱產業、為生命線的城市來說,連續發生如此惡劣的事件,無疑是對旅游城市的一種“打臉”。毆打游客,侮辱游客的一系列事件,不同于我們所熟悉的“黑導游”、“天價大蝦”這一類涉及旅游服務質量的問題,它已直接上升到威脅人身安全的高度。如果說我們之前熟悉的問題,只是涉及到“謀財”的層面,現在這些問題,已到了“害命”這樣的危險境地。這類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在麗江和大理,如果聽之任之,任由其發展,當地旅游秩序會出現倒退的危險,旅游形象會毀于一旦,對這類問題絕對不能姑息,應采取零容忍的態度。 云南旅游業沒有適應轉型升級 依然遵循著老套路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教授韓玉靈(研究旅游政策與規制):在轉型升級發展的過程中,全國旅游業快速地發展,從云南導游罵游客到現在的惡性案件恰恰反映出云南旅游業沒有很好地適應轉型升級,依然遵循著老套路前進。出現一個問題,報道一下,處理一下,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怎樣一個市場。 二問:為什么事件總發生在云南? 強制消費、管理不利等問題在云南表現突出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教授韓玉靈:目前前往云南旅游,組團形式較多,而強制消費的根源就在于低價組團。導游為了拿到持平付出的回報,強迫游客購物,產生矛盾,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堅決的打擊不合理低價團。低價團的問題,是整個市場需要解決的。但近年來,該問題在云南旅游行業更加突出,這就需要云南的旅游管理者做出反思,如何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避免市場出現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