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2月14日電 (楊保國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人員提出,距今約2.52億年,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及其后生命遲緩復蘇新機制,深海與淺海海水的震蕩混合或是重要因素。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采訪時得到上述消息。據介紹,距今約2.52億年的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是地球歷史上最慘重的滅絕事件,造成了海洋中超過80%生物物種的消亡。大滅絕事件之后,生態系統的完全恢復大約持續500萬年。因此,研究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及其后的生命遲緩復蘇,是理解生命和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 前人關于這次生命大滅絕的研究大多圍繞淺海開展,這些水深大約幾百米的淺海只占當時全球海洋的10%到15%,而對水深大約幾千米、覆蓋了當時地球表面積約70%的深海海洋環境缺乏足夠認識。這是由于絕大部分深海沉積物因后期俯沖作用很少被保存,僅存的只分布在加拿大、日本和新西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沈延安教授課題組另辟途徑,從二疊紀-三疊紀深海化學組成的時空變化研究入手,采集了保存在加拿大和日本的樣品,分析發現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之前多硫同位素的組成與現代大洋例如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底沉積物有根本的不同。但這一同位素異常在加拿大和日本同時出現。研究發現多硫同位素組成的異常與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的時間高度一致,說明深海富含硫化氫的海水與淺海富氧海水在生命滅絕期間發生了震蕩性混合。 “硫化氫是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的劇毒氣體,富硫化氫海水與富氧海水的震蕩混合足以導致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論文第一作者博士后張桂潔說。相似的多硫同位素異常也伴隨著其后的生命遲緩復蘇,證明了當時的深海海水物理、化學變化在生命遲緩復蘇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沈延安表示,現代富含硫化氫的海水一直重創納米比亞的漁業和經濟,包括墨西哥海灣、美國加州以及印度的淺海均發現含硫化氫的海水,因此該成果或是研究氣候變化“將古論今”的一個例證。(完) |
相關閱讀:
- [ 12-12]異特龍恐龍1.35億年前滅絕 化石拍賣110萬歐元成交
- [ 10-25]倫敦“滅絕展”首次來滬 超99%物種已滅絕
- [ 10-20]因人類貪食野味 約300種野生哺乳動物瀕臨滅絕
- [ 09-07]中國保護給力,大熊貓“脫險”
- [ 08-19]研究發現二疊紀末期土壤流失亦為物種滅絕原因
- [ 07-17]日本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時氣候變化詳情
- [ 07-15]甲魚被指定為瀕臨滅絕物種 日媒:都怪中國人“暴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