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乏燃料后處理的技術攻關 補齊核燃料循環后端短板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強乏燃料后處理的技術攻關。 王毅韌說,目前世界各國對乏燃料的處理有三種政策,一是通過后處理進行循環利用,如法國、英國、俄羅斯和日本等;二是作為放射性廢物直接深地質處置,如瑞典、芬蘭等;三是進行干式或水池臨時貯存,根據未來核技術發展情況再做決定,如美國、西班牙、韓國等。 王毅韌介紹,上世紀80年代,我國確定了核燃料“閉合循環”的技術路線,并在頂層設計、規劃引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過,目前我國尚未具備建設大型后處理廠的能力,因此國家設立乏燃料后處理科研專項,致力于攻克相關技術。 王毅韌說,在乏燃料后處理產能方面,我國制定了“三步走”計劃:一是建設每年60噸規模后處理中試廠,目前已經完成;二是要完成每年200噸規模后處理示范工廠的建設;三是實現每年800噸的工業規模后處理能力。在自主掌握大規模后處理技術之前,我國將籌劃與法國合作建設一座800噸級后處理廠。 他表示,通過兩個五年規劃,我國乏燃料后處理問題能很好地解決。 安全高效發展核電 減少環境污染的必然選擇 據經合組織和國際能源署聯合預測,到2050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將在現有基礎上翻番,發電比例將達世界發電總量的17%。 王毅韌表示,發展新能源是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的必然選擇。核電作為低碳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他說,“十三五”期間,我國核電運行和在建裝機將達到8800萬千瓦。國家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指導思想。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針,重點解決好完善核安全與核應急體系、提升核安保整體能力、保障鈾資源和核燃料供應、加強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管理等問題,確保核安全有保證、鈾資源有保障、核安保有能力、核廢料有去處,核電安全高效發展。 |
相關閱讀:
- [ 01-11]韓國將精密調查地震發生地地質情況 強化應對措施
- [ 01-04]直面中國核電發展:未來10年建60臺核電機組安全嗎?
- [ 11-12]日印簽署核能協定 安倍政府欲搶占印度高鐵市場
- [ 09-21]李克強會見法國總統奧朗德
- [ 04-25]西媒:中國從"學徒"晉級核能大國 變身國際競爭者
- [ 04-12]讓“國家名片”更亮麗——中國一重研發核電裝備紀實
- [ 04-06]李克強向第二十屆太平洋地區核能大會致賀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