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央行上調MLF利率10個基點,對當月新增信貸規模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盡管是貨幣市場利率的上調,但這種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的前提下的變相加息,向銀行類金融機構釋放了清晰的信號: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能受到任何挑戰。 央行昨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03萬億元,同比少增4751億元。盡管當月新增貸款刷新一年新高,但不及市場預期的2.55萬億元。 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47.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6.9個百分點和4.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8.66萬億元,同比增長19.4%。當月凈投放現金1.83萬億元。 1月份M1與M2的剪刀差大幅縮減為3.2%(上個月為10.1%),連續第7個月收窄。這個數據反映出當下中國經濟活力正在增加。 從1月份貸款構成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52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2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293億元。 上述交易員稱,由于住戶中長期貸款中房貸占比相當高,所以后續各銀行仍有收緊房貸的必要。今年以來銀行收緊房貸的信息日漸增多,就是在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的要求。 央行初步統計,2017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7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2.1萬億元和2619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2.31萬億元,同比少增2237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凈減少539億元,同比少5623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599億元,同比多130億元。 對于后續貨幣政策,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最近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層面的動向本質上是希望抑制國內資產價格泡沫來減弱催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內因,這種調控手法在一定程度會抑制通脹上行。上述交易員則認為,未來央行會更加注重價格型工具的使用,尤其是貨幣市場利率與流動性投放的組合,就像央行春節前后那樣的操作手法。 |
相關閱讀:
- [ 02-13]國際機構轉向看好中國經濟 多項報告均預測積極
- [ 02-06]2016年受中國經濟等影響而破產的日企增加
- [ 02-04]火熱消費凸顯中國經濟潛力 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 [ 02-03]展望2017中國經濟:穩是主基調 進是關鍵詞
- [ 02-03]傳統需求側難推動經濟增長 創新引領中國經濟前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