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打造的人工湖
四川新聞網德陽2月14日訊(陳斯 記者 周鴻攝影報道)砌磚建塘、灑水掃路……廣漢市三水鎮友誼村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更讓人驚訝的是,如今的友誼村與以前相比已經大大的不同,不僅有平坦的石油路村道、優美的綠化,以前的魚塘也變成了一個大湖泊,更重要的是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5000元。這正是友誼村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更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的具體表現。
工人砌磚完善人工湖
友誼村的新變化 湖泊、酒店等開建
現在的友誼村不一樣了。走進這個村,這是給四川新聞網記者最大的感受。
去年剛鋪上的石油的村道猶如新修的高速,綠化打造的也像城市里面的高檔小區。尤其是村委會背后的魚塘已經成了一個大的人工湖泊,湖上面還造了一個石拱橋,周邊則栽了一棵棵棕樹。一些工人正在湖邊的邊緣砌著磚,以完善打造的人工湖泊。
“游客在這個湖里不僅可以釣魚,還可以游船,周邊還建了有鄉村酒店。”友誼村主任謝豐強指著村委會背后的一片建筑介紹,在湖里的旁邊還會建設別墅式的商鋪。除了這里建設之外,村里還要建設一個花海水上世界,在這里,有沖浪、兒童戲水、人造沙灘等。“最終形成一個既可以娛樂,又可以吃住的旅游地。”
不過,這一切的打造都需要錢,友誼村想的是什么辦法呢?2014年7月,在清理、核實村集體資產,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基礎上,友誼村進行了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辦理了全省首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營業執照。
“我們把河壩地租出去,由開發商進行打造,而且就收取租賃費用。”謝豐強說,以前的河壩地都是由散戶租賃,一年收入10多萬元,還不夠村里的建設。2016年1月28日上午10時,廣漢三水鎮友誼村集體資產出租競價會在廣漢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公開舉行,最終以36.6萬元的價格成交。
“加上村上其他收入,一共有70多萬元的收入。”謝豐強說,主要用來作為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
美麗的友誼村一角
3594名村民成股民 共享分紅
據了解,友誼村有著1400畝的水產養殖區。不過,最初只承包給村里的幾十位村民,其他村民無法從中獲益。如何讓村里的所有村民也能從中得到分紅。
友誼村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2014年,率先開啟廣漢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集體資產量化總值1521萬元,進行了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辦理了全省首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營業執照。
據介紹,村集體持股29.11%,剩下70.89%的股權則采用人人均等的方式直接量化到3594名村民頭上,每人享有3000元的股份。
“我們家里有三個人,有3股。”村民張文艷說,這些股份成了固定資產,即使家里是女兒,今后嫁出去了,這個股份也不會變。
不過,這些股的分紅并不能立即兌現,必須要等上三年。
“當初我們與村民約定了‘三年不分紅’,全部用于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謝豐強說。據了解,根據約定,今年,友誼村3594名村民就將獲得分紅。
“人均收入肯定會比以前的多。”張文艷期待著今年的收成。
四川新聞網記者采訪當地村民
打造農旅結合 發展周末經濟
旌江干道的開通大大縮短了青白江和德陽兩地到友誼村的距離,只要20多分鐘就能到達。友誼村綠化漂亮了、村道寬闊又平整……來這里的游客也是越來越多。據了解,目前村里農家樂已經發展到14家,其中有兩家還是4星級。
“2012年,我接手農家樂時,當時人很少,主要靠著一些老顧客和熟人照顧。”舒軍說,自從友誼村進行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把村里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打造,村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設施也不斷的完善。從2015年開始,營業額就已經達到了200余萬元,并逐年增長。
據了解,去年來友誼村的旅游人數達到10萬人次,而采摘、垂釣等相關旅游產業帶來的收入高達6000多萬元。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也達到了15000萬元。
“很多游客都是來自周邊城市的市民,周末的時候帶著家人或者親友來這個玩耍。”謝豐強表示,針對這個特點,村里也一直致力于打造農旅結合,發展周末經濟,形成一個集吃住、娛樂為一體的易家河壩生態旅游區。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